Return to Video

安德魯 麥克菲: 機器人搶了我們的工作嗎?

  • 0:01 - 0:03
    當數以千萬計的勞工
  • 0:03 - 0:06
    處於失業或是低度就業的狀況發生時
  • 0:06 - 0:10
    就會有不少人會對科技如何影響勞工這個議題有興趣
  • 0:10 - 0:12
    而當我開始檢視這個議題, 赫然發現
  • 0:12 - 0:15
    大家關切的主題是正確的
  • 0:15 - 0:18
    但又同時全然的地忽視了關鍵要點。
  • 0:18 - 0:21
    在這個主題上所提出的問題, 是關於
  • 0:21 - 0:25
    這些數位科技是否影響了人們謀生的能力?
  • 0:25 - 0:28
    或者, 換個說法就是
  • 0:28 - 0:30
    機器人是否正在搶走人類的工作機會?
  • 0:30 - 0:32
    有一些證據顯示的確如此
  • 0:32 - 0:37
    大蕭條(2008~2012)結束時, 美國的 GDP 恢復了
  • 0:37 - 0:40
    緩慢步調的上昇, 其他的一些
  • 0:40 - 0:43
    經濟指標也開始反彈,看起來
  • 0:43 - 0:46
    比較健康也比較迅速了。企業的獲利
  • 0:46 - 0:49
    是相當高的。事實上,如果把銀行業也包含進來
  • 0:49 - 0:51
    這些數值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高。
  • 0:51 - 0:55
    企業在工具與設備的投資
  • 0:55 - 0:58
    還有硬體和軟體方面, 都處於歷史新高。
  • 0:58 - 1:01
    所以企業都在拿出支票本花錢投資
  • 1:01 - 1:03
    但是他們並沒有真正的擴大招募員工
  • 1:03 - 1:07
    這條紅線是就業人口的比率,
  • 1:07 - 1:10
    換句話說,就是處於就業年齡的美國人
  • 1:10 - 1:12
    真的有工作的比例
  • 1:12 - 1:16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比例在大蕭條時萎靡
  • 1:16 - 1:19
    但是到現在都還沒有開始反彈回來
  • 1:19 - 1:21
    但是這個故事並不只是關於大蕭條
  • 1:21 - 1:24
    十年來,我們剛剛經歷了持續性的
  • 1:24 - 1:28
    相對低落的就業增長,尤其是當我們
  • 1:28 - 1:31
    與過去的幾個十年進行比較時, 2000年這個十年
  • 1:31 - 1:33
    是唯一的一次我們經歷到,
  • 1:33 - 1:36
    在十年期間的結束時的工作人口, 比十年剛開始的時候
  • 1:36 - 1:39
    還少的狀況. 這不是大家樂見的
  • 1:39 - 1:43
    當你用潛在就業人口的數據
  • 1:43 - 1:46
    來對照國內工作數量作圖,您會看到之間的差距
  • 1:46 - 1:50
    隨著時間越來越大,,
  • 1:50 - 1:52
    而在大蕭條的時候差距特別顯著
  • 1:52 - 1:57
    我做了一些簡單的計算。我把過去的 20 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 1:57 - 2:00
    和同一期間的勞動生產率的增長
  • 2:00 - 2:03
    用相當簡單直接的方式
  • 2:03 - 2:06
    嘗試預測維持經濟持續成長
  • 2:06 - 2:09
    所需要工作機會的數量, 而這是我算出的數據畫出的線
  • 2:09 - 2:13
    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來看看政府預測的數據
  • 2:13 - 2:16
    關於就業人口的未來預測
  • 2:16 - 2:21
    所以如果這些預測是準確的, 這個差距不會被弭平
  • 2:21 - 2:25
    問題是,我不認為這些預測是準確的。
  • 2:25 - 2:28
    明白地說,我認為我的預測是太樂觀的
  • 2:28 - 2:31
    因為當我做預測時, 我假設了未來應該會
  • 2:31 - 2:34
    跟過去是相像的
  • 2:34 - 2:37
    在關於勞動生產力的成長方面,這是我不相信的會成立的假設
  • 2:37 - 2:41
    因為當我環顧四周,我認為我們並未考慮到那些
  • 2:41 - 2:44
    關於技術對勞動力市場的衝擊。
  • 2:44 - 2:48
    只是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已經看到數位工具
  • 2:48 - 2:53
    顯示的技能和能力,遠超過以往
  • 2:53 - 2:56
    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 已經吃進了人類的賴以為生的
  • 2:56 - 3:00
    就業領域. 讓我舉幾個例子。
  • 3:00 - 3:02
    在過去的所有的歷史年代,如果你想要把某個文章
  • 3:02 - 3:05
    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
  • 3:05 - 3:06
    必須要靠人類來做
  • 3:06 - 3:10
    現在我們有了多國語言的,即時的
  • 3:10 - 3:14
    自動翻譯服務, 還是免費的
  • 3:14 - 3:17
    經由我們使用的終端裝置, 直接在智慧手機就能用到
  • 3:17 - 3:20
    而如果有使用過這些翻譯服務,我們就會知道,
  • 3:20 - 3:23
    做得並不是完美, 但也夠得體了。
  • 3:23 - 3:26
    在過去的所有的歷史年代,如果你想要寫下一些東西,
  • 3:26 - 3:30
    比如一份報告或一篇文章,你必須透過人來做
  • 3:30 - 3:32
    不再是這樣了。這裡有一篇文章,
  • 3:32 - 3:35
    不久前發表在富比世雜誌上, 是關於蘋果公司的收益的
  • 3:35 - 3:38
    這篇文章是用演算法寫出來的
  • 3:38 - 3:41
    寫的不止是得體而已, 而是到了完美
  • 3:41 - 3:44
    很多人看到這些事情會說, "那又怎樣?
  • 3:44 - 3:46
    這些都只是非常特定、 狹窄領域的任務,
  • 3:46 - 3:49
    大多數的知識工作者實際上是通才,
  • 3:49 - 3:51
    他們做的是, 坐擁一個由專業技能和知識組成的
  • 3:51 - 3:54
    龐然巨物, 這些人運用龐大的技能與知識
  • 3:54 - 3:57
    來隨時對無法預測的要求, 馬上做出反應
  • 3:57 - 4:00
    這是非常、 非常難以自動化的工作"
  • 4:00 - 4:02
    就以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知識工作者
  • 4:02 - 4:04
    大家可能記得最近有一個人, 名叫肯恩 詹寧斯。
  • 4:04 - 4:09
    他在益智問答節目 "Jeopardy!" 連續贏了74次
  • 4:09 - 4:12
    把 300 萬美金的獎金帶回家。
  • 4:12 - 4:16
    在右邊的就是 肯恩, 比數是 三比一,
  • 4:16 - 4:20
    在與 IBM 的超級電腦 華生(Watson) 進行的
    "Jeopardy!" 遊戲中被打敗了
  • 4:20 - 4:22
    所以當我們在看技術會怎樣影響到
  • 4:22 - 4:25
    一般知識工作者的時候,我開始思考
  • 4:25 - 4:28
    也許所謂的通才的特殊之處並不存在
  • 4:28 - 4:31
    尤其是當我們開始能夠做到例如
  • 4:31 - 4:35
    把 Siri (蘋果手機的語音助理) 連結到 華生 (IBM的超級電腦)
  • 4:35 - 4:36
    並且逐漸發展一些技術, 能了解人類說話內容
  • 4:36 - 4:39
    並且用人類語音回答我們
  • 4:39 - 4:41
    現在,Siri 還撐不上完美, 我們也常拿它的一些差錯
  • 4:41 - 4:44
    來開玩笑,但是我們仍應該記住,
  • 4:44 - 4:47
    如果像 Siri 和 華生 這樣的技術的改進
  • 4:47 - 4:51
    是沿著 摩爾法則 的預測軌跡,他們將
  • 4:51 - 4:53
    在六年中,這些技術將不只是進步兩倍
  • 4:53 - 4:58
    或進步四倍,他們會比現在進步 16 倍。
  • 4:58 - 5:02
    所以我開始覺得, 很多知識工作都將會受到技術的影響
  • 5:02 - 5:05
    而且 數位技術不只影響知識工作而已
  • 5:05 - 5:09
    它們也開始在實體世界大展身手了
  • 5:09 - 5:12
    前一陣子我有機會坐上了 Google 的自動駕駛汽車
  • 5:12 - 5:17
    它坐起來跟聽起來一樣的酷
  • 5:17 - 5:20
    我可以做證, 它能夠處理走走停停的路況
  • 5:20 - 5:23
    在101號公路上面, 開得非常平穩
  • 5:23 - 5:25
    總共大概有 350萬的人
  • 5:25 - 5:28
    在美國這裡, 以開卡車為職業謀生
  • 5:28 - 5:30
    我想這些人中, 有一部份會受到這項科技的影響
  • 5:30 - 5:33
    在目前, 人形機器人仍然還
  • 5:33 - 5:36
    非常的原始。它們會做的事情不多
  • 5:36 - 5:39
    但是它們發展得很快, 而且 DARPA,
  • 5:39 - 5:42
    就是國防部的投資部門,
  • 5:42 - 5:44
    一直試著讓他們的發展更加速。
  • 5:44 - 5:49
    所以,簡單地說,對啦,機器人就要來搶我們的工作了。
  • 5:49 - 5:52
    在短期內,我們可以刺激就業增長
  • 5:52 - 5:55
    透過鼓勵創業, 還有投資在基礎建設上
  • 5:55 - 5:58
    因為機器人目前仍然不是
  • 5:58 - 6:00
    很擅長修復橋樑。
  • 6:00 - 6:04
    但在不用太久,我想在場的各位
  • 6:04 - 6:07
    在有生之年,我們將會經歷到
  • 6:07 - 6:10
    經濟型態的轉變, 一種非常具有生產力
  • 6:10 - 6:13
    但是不需要許多的人類工作者的狀況
  • 6:13 - 6:14
    而如何管理這個轉變的發生, 將會是
  • 6:14 - 6:17
    我們的社會所面臨的最大挑戰。
  • 6:17 - 6:20
    伏爾泰總結了其中的原因。他說,"工作讓我們避開了
  • 6:20 - 6:25
    三個魔鬼: 無聊、 墮落, 和需要。"
  • 6:25 - 6:28
    縱使有這樣的挑戰,至少就我個人來說,
  • 6:28 - 6:31
    我仍然是個超級的數位樂觀主義者,我也同時
  • 6:31 - 6:34
    十分自信地認為,我們現在發展的數位技術
  • 6:34 - 6:38
    將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烏托邦的未來,
  • 6:38 - 6:41
    而不是一個 反烏托邦式的未來。要解釋為什麼,
  • 6:41 - 6:43
    我想要丟出一個有些過度誇張大的問題。
  • 6:43 - 6:45
    我想問的是, 在人類歷史上
  • 6:45 - 6:48
    最重要的發展是什麼?
  • 6:48 - 6:50
    現在,我想分享一些我所找到的答案
  • 6:50 - 6:53
    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
  • 6:53 - 6:55
    一問了就會展開無窮無盡的爭論
  • 6:55 - 6:57
    因為有些人會搬出
  • 6:57 - 7:01
    西方和東方的哲學的系統,
  • 7:01 - 7:04
    這些的確改變了很多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 7:04 - 7:07
    然後其他人會說:"才不是這樣,真正重大的
  • 7:07 - 7:09
    關鍵的發展, 是世界上主要宗教的建立
  • 7:09 - 7:12
    宗教改變了各地的文明
  • 7:12 - 7:15
    也改變並影響了無數人的一生如何度過
  • 7:15 - 7:18
    然後一些其他人會說,
  • 7:18 - 7:21
    "其實,改變文明的,改變人們觀點的,
  • 7:21 - 7:24
    改變人們生活的
  • 7:24 - 7:28
    其實是帝國,在人類歷史上的重大發展
  • 7:28 - 7:30
    主要是關於征服與戰爭的故事"
  • 7:30 - 7:33
    然後一些愛開玩笑的人就會跟著提出說
  • 7:33 - 7:39
    "嘿,別忘了還有那些瘟疫。"(笑聲)
  • 7:39 - 7:42
    對這個問題,有一些樂觀的答案
  • 7:42 - 7:43
    比如有些人會提出的是 探索的年代(十五世紀)
  • 7:43 - 7:45
    對整個世界的開拓
  • 7:45 - 7:48
    其他人則將提出: 智慧方面的成就
  • 7:48 - 7:50
    在一些學科, 例如 數學, 就幫助人類對於
  • 7:50 - 7:53
    世界有更好的理解, 還有一些人會提出
  • 7:53 - 7:55
    那個 藝術與科學 深度繁榮發展
  • 7:55 - 7:59
    的時期。所以像這樣的辯論可以一直談下去
  • 7:59 - 8:01
    這個辯論談不完, 也不會有結論
  • 8:01 - 8:05
    也沒有唯一的答案。但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個阿宅工程師
  • 8:05 - 8:08
    你會問,"嗯,有沒有實際的資料, 資料怎麼說?"
  • 8:08 - 8:10
    那你就會開始做一些我們有興趣的事情, 像是畫圖表
  • 8:10 - 8:14
    比方全世界的人口總數,
  • 8:14 - 8:17
    或是某些社會發展的數據,
  • 8:17 - 8:20
    或是社會進步的狀態
  • 8:20 - 8:23
    然後你開始繪製這些資料,因為,通過這樣的方式,
  • 8:23 - 8:26
    整個故事的全貌,在人類歷史上的大發展
  • 8:26 - 8:29
    應該會是那些造成這些圖表曲線變彎很多的
  • 8:29 - 8:31
    所以當你這樣做了,把資料畫出圖表了
  • 8:31 - 8:34
    你很快就會得到一些奇怪的結論
  • 8:34 - 8:37
    你做出的結論是,事實上,前面講的這些答案
  • 8:37 - 8:42
    沒有一個是真正重要的。(笑聲)
  • 8:42 - 8:46
    這些答案根本對這些圖表曲線沒有影響。(笑聲)
  • 8:46 - 8:49
    事實上只有一個故事, 一項發展
  • 8:49 - 8:52
    在人類的歷史上, 真正折彎了那些曲線, 而且彎了
  • 8:52 - 8:56
    將近90 度,這個故事, 就是 技術。
  • 8:56 - 8:59
    像是蒸汽引擎, 還有其它的相關技術
  • 8:59 - 9:02
    帶動了工業革命, 改變了整個世界
  • 9:02 - 9:04
    對人類歷史產生的重大的影響
  • 9:04 - 9:06
    套用 歷史學家 伊恩 · 莫里斯 (Ian Morris) 的話說,
  • 9:06 - 9:10
    這項發展讓先前發生的其它事情都變得微不足道了
  • 9:10 - 9:13
    這項發展, 把我們的肌肉力量 放大了無窮倍
  • 9:13 - 9:16
    克服了人類身體肌肉的限制
  • 9:16 - 9:19
    而現在, 我們正經歷著
  • 9:19 - 9:22
    超越人類個別大腦的限制的時機
  • 9:22 - 9:25
    將我們的心智能力放大無窮多倍的時候
  • 9:25 - 9:29
    這必然也是一個至少 跟克服人類的肌肉力量限制
  • 9:29 - 9:31
    一樣重大的發展吧?
  • 9:31 - 9:34
    所以請原諒我又再重覆了,當我觀察到
  • 9:34 - 9:37
    這段期間內數位科技的發展
  • 9:37 - 9:40
    我們離這段期間的終點還很遠
  • 9:40 - 9:43
    而當我看到所發生的事情, 對我們經濟
  • 9:43 - 9:45
    還有社會所發生的影響, 我的唯一結論是
  • 9:45 - 9:49
    我們還沒看到重大的里程碑, 最好的日子還在未來。
  • 9:49 - 9:51
    讓我舉幾個例子。
  • 9:51 - 9:55
    經濟體並不是靠能源運作的, 也不是靠資本
  • 9:55 - 9:59
    也不是靠勞力。經濟體的運行靠的是想法。
  • 9:59 - 10:01
    所以創新的工作, 產生新的想法的工作
  • 10:01 - 10:04
    是人類所能做的 多種 最強大的
  • 10:04 - 10:05
    最基本的 工作之一,這些工作是人類在經濟體裡
  • 10:05 - 10:09
    能做的。而這也是我們過去如何創新的方式
  • 10:09 - 10:13
    我們會發現一大群看起來相當類似的人
  • 10:13 - 10:17
    — — (笑聲) — —
  • 10:17 - 10:19
    我們帶他們離開原本的精英的機構,把他們放到
  • 10:19 - 10:22
    另一個精英的機構,然後等著創新的發生
  • 10:22 - 10:26
    現在 — — (笑聲) — —
  • 10:26 - 10:29
    作為一個在麻省理工學院還有哈佛度過整個職涯的白種人
  • 10:29 - 10:35
    我對這沒有什麼問題。(笑聲)
  • 10:35 - 10:38
    但一些其他人遇到了問題,他們有點像是
  • 10:38 - 10:40
    搞砸了派對, 而且放鬆了創新應有的規範
  • 10:40 - 10:41
    (笑聲)
  • 10:41 - 10:45
    這裡是一些 頂尖程式員寫程式大賽的優勝者
  • 10:45 - 10:48
    我向你保證沒有人在意
  • 10:48 - 10:51
    這些孩子是在哪裡長大, 在哪裡念書,
  • 10:51 - 10:54
    或是他們的長相。所有人只會在意
  • 10:54 - 10:57
    他們工作產出的品質, 他們的點子的品質。
  • 10:57 - 10:59
    一次又一次的,我們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 10:59 - 11:01
    在這個科技推動的世界
  • 11:01 - 11:04
    創新的工作越來越開放,
  • 11:04 - 11:07
    更具包容性、 更透明、 和更以志業為基礎,
  • 11:07 - 11:10
    這會繼續下去, 不管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 11:10 - 11:14
    的觀點,而我對這樣感到非常的快樂。
  • 11:14 - 11:16
    我偶爾會聽到,"好吧,我同意你的這個說法,
  • 11:16 - 11:20
    但技術仍是富裕世界的工具
  • 11:20 - 11:23
    有些事情仍不會發生,這些數位工具也不會
  • 11:23 - 11:26
    改善金字塔底部的人民的生活"。
  • 11:26 - 11:29
    我對這樣的說法有個清楚的回應: 一派胡言。
  • 11:29 - 11:32
    金字塔的底部的人民, 正大大受益於技術的發展。
  • 11:32 - 11:35
    經濟學家 羅伯特 · 詹森 (Robert Jensen) 做了這項很棒的研究
  • 11:35 - 11:38
    在前一陣子,他詳細的研究了
  • 11:38 - 11:41
    在 印度喀拉拉邦的漁村發生的事情
  • 11:41 - 11:44
    當行動電話第一次交到當地人手上的時候
  • 11:44 - 11:47
    若你寫的文章是要刊在 經濟學季刊雜誌 的時候
  • 11:47 - 11:50
    您必須使用非常乏味和非常周到的語言,
  • 11:50 - 11:52
    但當我讀他的論文的時候,我覺得詹森試圖
  • 11:52 - 11:55
    對我們尖叫,說,你看,這是一個大題目啊。
  • 11:55 - 11:59
    價格變穩定了,因此人們可以計畫他們的經濟生活。
  • 11:59 - 12:04
    廢棄物不僅是減少而已;根本就是沒有廢棄物。
  • 12:04 - 12:06
    這些村莊裡的買家和賣家的生活
  • 12:06 - 12:09
    都被明顯地改善了
  • 12:09 - 12:12
    現在,我不認為 詹森 只是很幸運的
  • 12:12 - 12:15
    剛好遇上了一群的村莊
  • 12:15 - 12:17
    碰巧在這些村莊裡 科技讓生活變得更好了
  • 12:17 - 12:20
    實際上發生的狀況, 是他詳細地記錄了
  • 12:20 - 12:22
    這些一再重複發生的現像, 當技術
  • 12:22 - 12:26
    第一次進到一個環境和社會。
  • 12:26 - 12:30
    人民的生活, 人民的幸福, 都顯著地提高了。
  • 12:30 - 12:32
    所以,當我看到這些證據, 我想到
  • 12:32 - 12:34
    未來我們可以有的發展空間, 我當然會變成一個
  • 12:34 - 12:37
    超級的數位樂觀主義者, 我開始覺得,
  • 12:37 - 12:40
    物理學家 福利曼 戴森 說的這句話很棒
  • 12:40 - 12:45
    他說的話並不誇張, 而是對於目前正在發生的現象的一個精準的描述。
  • 12:45 - 12:47
    我們面臨的數位化 還有科技, 都是偉大的恩賜
  • 12:47 - 12:51
    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 是非常幸運的
  • 12:51 - 12:54
    能夠活在這個數位技術蓬勃發展的時期
  • 12:54 - 12:56
    這些技術的影響越來越廣, 也越來越深
  • 12:56 - 12:59
    深刻地影響了整個世界
  • 12:59 - 13:02
    所以,是啊,機器人正在搶走我們的工作,
  • 13:02 - 13:06
    但若只著重這件事情, 就會漏掉了整件事情的重點了
  • 13:06 - 13:09
    真正的重點是, 人類可以被解放出來, 做其他的事情
  • 13:09 - 13:12
    而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我非常確定的說
  • 13:12 - 13:15
    我們會去做的是減少貧困和苦差事
  • 13:15 - 13:18
    減少世界各地的苦難。我很有信心
  • 13:18 - 13:21
    我們會學習如何在這個星球上更輕鬆的過活
  • 13:21 - 13:24
    我也非常的確信, 我們將會運用
  • 13:24 - 13:27
    我們的全新的數位化工具, 非常深切的
  • 13:27 - 13:30
    並且非常良善的用它, 讓先前發生過的每個改變
  • 13:30 - 13:32
    相較之下都變得微不足道了。
  • 13:32 - 13:34
    我最後有一句話, 要留給一個人
  • 13:34 - 13:36
    這個人在數位時代的演進, 是先驅者的地位
  • 13:36 - 13:39
    就是我們的老朋友, 肯恩 詹寧斯, 我同意他的看法
  • 13:39 - 13:40
    我打算這樣回應他的話:
  • 13:40 - 13:44
    "我,代表我自己,歡迎我們的新電腦領主"。(笑聲)
  • 13:44 - 13:47
    非常感謝。(掌聲)
Title:
安德魯 麥克菲: 機器人搶了我們的工作嗎?
Speaker:
Andrew McAfee
Description:

機器人和演算法做得越來越好了,像在生產汽車,寫文章,翻譯 - 這些以往需要人類從事的工作。那麼,我們人類將來有什麼樣的工作可以做呢?安德魯 邁克菲(Andrew McAfee)檢視了最近的勞動力數據,他認為: 我們沒有看到任何重大的里程碑。他回歷史上發生的重大改變的時間點,提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甚至驚心動魄的對未來會發生的事情的想法。 (在TED波士頓拍攝)。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4:07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