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人類將會如何演化到能在太空生存

  • 0:02 - 0:06
    地球本身,
    無論以甚麼標準來衡量,
  • 0:06 - 0:09
    適宜人類居住的土地並不多,
  • 0:09 - 0:12
    那些土地僅僅是
    可以讓我們生存而已。
  • 0:12 - 0:16
    我們遠古的祖先,當他們發現他們的
    家園或居住的地方有危險時,
  • 0:16 - 0:19
    他們就會勇敢地前往未知的領土,
  • 0:19 - 0:21
    去尋找更好的機會。
  • 0:22 - 0:24
    做為他們的後代,
  • 0:24 - 0:28
    我們的血液中也淌流著
    他們游牧民族的血統。
  • 0:28 - 0:29
    但與此同時,
  • 0:30 - 0:32
    當我們被食物與娛樂,
  • 0:32 - 0:36
    以及人類之間
    糾纏不清的戰爭沖昏頭時,
  • 0:36 - 0:40
    似乎也讓我們忘掉了
    對探險的渴望。
  • 0:40 - 0:45
    身為人類物種的我們,
    我們獨特的演化,
  • 0:45 - 0:50
    讓我們可以生活在地球、
    居住在地球,
  • 0:50 - 0:55
    但良好的居住條件,
    讓我們越來越自滿,
  • 0:56 - 0:59
    然後忙到沒察覺到我們
    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
  • 0:59 - 1:02
    我們太陽的生命
    也是有限的。
  • 1:02 - 1:05
    而當火星和所有以它為命名
    的電影開始蓬勃發展後,
  • 1:05 - 1:08
    重振了太空旅行的精神,
  • 1:08 - 1:14
    少數人似乎也開始真正地了解到
    我們人類的脆弱體質,
  • 1:14 - 1:18
    根本還沒準備好要適應
    曠日持久的太空旅途。
  • 1:18 - 1:20
    讓我們回到各位
    當地的國家森林,
  • 1:20 - 1:22
    來做一個真實的小測驗。
  • 1:22 - 1:24
    請各位快速地舉一下手:
  • 1:24 - 1:28
    你們當中有多少人,認為自己
    可以在這樣蔥翠的野外
  • 1:28 - 1:30
    生存上幾天?
  • 1:30 - 1:31
    好的,有很多人。
  • 1:31 - 1:34
    那幾個禮拜呢?
  • 1:34 - 1:35
    還蠻多的。
  • 1:35 - 1:37
    那幾個月呢?
  • 1:38 - 1:39
    也還不錯。
  • 1:39 - 1:42
    現在讓我們想像一下,
    這個國家森林
  • 1:42 - 1:45
    正經歷著一個嚴厲的寒冬。
  • 1:45 - 1:50
    同樣問題:你們當中有多少人,
    認為自己可以生存個幾天?
  • 1:50 - 1:52
    還蠻多人的。
  • 1:52 - 1:54
    幾個禮拜呢?
  • 1:54 - 1:58
    換一個有趣的角度,
    讓我們想像一下,
  • 1:58 - 2:03
    唯一可用的水資源
    被冰凍在好幾英哩的地底下。
  • 2:03 - 2:07
    土壤的養分相當有限,
    根本找不到植物,
  • 2:07 - 2:12
    當然,更不用說,
    幾乎沒有大氣存在。
  • 2:13 - 2:17
    這些例子,只是我們來到
    像火星這樣的星球上後,
  • 2:17 - 2:20
    所要面臨的幾個挑戰。
  • 2:20 - 2:23
    所以,我們要如何自我鍛鍊,
  • 2:23 - 2:28
    以適應目的地
    不是去亞熱帶度假的旅程?
  • 2:28 - 2:31
    我們要不斷從地球
    運輸補給品嗎?
  • 2:31 - 2:33
    建立太空電梯嗎?
  • 2:33 - 2:38
    或是要建立一條長到不行的
    連結地球和目的星球的輸送帶?
  • 2:38 - 2:45
    以及,我們要如何在那個星球上
    培養我們在地球上種植的食物?
  • 2:45 - 2:47
    但我這些想法目前都還不夠周延。
  • 2:48 - 2:52
    在我們尋找下一個
    太陽系新家園時,
  • 2:52 - 2:56
    我們不太可能把太多時間花在
  • 2:56 - 2:58
    旅途上、
  • 2:58 - 2:59
    (把時間花在)太空中、
  • 2:59 - 3:03
    在一艘像密封罐頭的太空船中,
  • 3:03 - 3:05
    因為這可能會要好幾個
    世代的演化才行。
  • 3:05 - 3:09
    人類在太空中度過的最長時間
  • 3:09 - 3:12
    差不多是 12 到 14 個月。
  • 3:12 - 3:15
    從太空人的外太空經驗中,
  • 3:15 - 3:19
    我們了解到,長時間
    待在微重力的環境中,
  • 3:19 - 3:23
    會造成骨質流失、
    肌肉萎縮、心血管疾病,
  • 3:23 - 3:29
    等各種其它生理上、
    心理上的綜合症狀。
  • 3:29 - 3:31
    如果我們找到的星球上面
  • 3:31 - 3:34
    有著超重力或各種其它引力,
  • 3:34 - 3:36
    我們的情況又會怎樣呢?
  • 3:37 - 3:40
    簡單地說,我們的
    宇宙旅行將充滿著
  • 3:40 - 3:43
    已知及未知的危險。
  • 3:43 - 3:47
    目前我們已經著手
    運用這些新的機械技術,
  • 3:47 - 3:49
    或下一代的新型機械人
  • 3:49 - 3:54
    來作為確保人類的
    太空旅程安全計畫的一部分。
  • 3:54 - 3:58
    同樣令人讚嘆的事情就是,
    我相信有一個時機已經來臨,
  • 3:58 - 4:02
    能讓我們彌補這些
    笨重電子設備的不足,
  • 4:02 - 4:04
    那就是大自然的發明:
  • 4:04 - 4:06
    微生物,
  • 4:06 - 4:08
    一個單細胞有機體
  • 4:08 - 4:12
    可自給自足的生物機器。
  • 4:13 - 4:15
    它只要一點點的資源
    就可以維持生命,
  • 4:15 - 4:18
    在設計上也相當有靈活性,
  • 4:18 - 4:21
    而且它只需要我們用一個
    塑膠管運輸它就可以了。
  • 4:21 - 4:25
    「合成生物學」這個領域的研究,
  • 4:25 - 4:27
    已經使我們獲得運用微生物的能力。
  • 4:28 - 4:32
    它源自於分子生物學,
    這門學科已經提供我們抗生素、疫苗
  • 4:32 - 4:34
    以及讓我們用更好的方式來觀察
  • 4:34 - 4:36
    人類生理上的細微差別。
  • 4:37 - 4:38
    利用合成生物學的工具,
  • 4:39 - 4:41
    我們幾乎可以編輯各種有機體、
  • 4:41 - 4:43
    微生物或非微生物的基因,
  • 4:43 - 4:47
    而且是以一種難以想像的
    速度與準確度來編輯。
  • 4:47 - 4:50
    鑑於人造機械有著許多局限性,
  • 4:50 - 4:54
    合成生物技術不僅
    提供我們設計食物、
  • 4:54 - 4:56
    燃料和環境的方法,
  • 4:56 - 4:59
    也能設計我們自己,
  • 4:59 - 5:01
    來彌補我們身體上的不足,
  • 5:01 - 5:05
    並確保我們能在太空中生存。
  • 5:05 - 5:06
    我舉一個例子,
  • 5:06 - 5:09
    我們如何應用合成生物技術
    到太空探險的例子,
  • 5:09 - 5:12
    讓我們回到火星的環境。
  • 5:12 - 5:17
    火星的土壤與夏威夷
    火山灰的成分類似,
  • 5:17 - 5:19
    上面都有微量的有機物質。
  • 5:19 - 5:22
    讓我們假設一下,
  • 5:22 - 5:24
    如果火星的土壤不需要
    使用從地球取得的養份
  • 5:24 - 5:27
    就能提供植物生長,那會怎樣?
  • 5:27 - 5:29
    我們應該問的第一個問題是:
  • 5:29 - 5:32
    要如何讓我們的
    植物具有抗寒能力?
  • 5:32 - 5:34
    因為,火星上的平均溫度
  • 5:34 - 5:38
    是難以忍受的
    攝氏零下60度。
  • 5:38 - 5:40
    下一個問題,
    我們應該這樣問,
  • 5:40 - 5:42
    要如何讓我們的植物
    具有抗旱能力?
  • 5:42 - 5:45
    大多數的水源
    是以霜的形式存在,
  • 5:45 - 5:49
    蒸發的速度甚至快過
    我說出「蒸發」這個詞。
  • 5:49 - 5:52
    其實,我們已經都能做的到了。
  • 5:52 - 5:56
    我們向魚借用了抗凍基因,
  • 5:56 - 5:59
    向水稻借用了抗旱的基因,
  • 5:59 - 6:02
    並把這些基因片段
    編輯到我們需要的植物上,
  • 6:02 - 6:05
    讓我們現在有了
    抗旱抗凍的植物。
  • 6:05 - 6:08
    它們就是大家所熟知的
    基因改造食物
  • 6:08 - 6:11
    或基因改造生物,
  • 6:11 - 6:16
    我們仰賴它們來餵飽人類的口腹。
  • 6:16 - 6:20
    大自然已經在沒有我們的幫助下,
  • 6:20 - 6:21
    做出了這樣的東西。
  • 6:21 - 6:25
    我們只是找到了
    更精確的方法來做這件事情。
  • 6:25 - 6:30
    那麼,為什麼我們要為了探索太空
    而去改變植物的基因呢?
  • 6:30 - 6:33
    因為,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就需要
  • 6:33 - 6:37
    在一個全新的星球上
    建造出好幾英畝的農田,
  • 6:37 - 6:41
    這得釋放出上億加侖的
    大氣層氣體,
  • 6:41 - 6:44
    然後再造一個巨大的玻璃圓頂
    來容納所有的空氣。
  • 6:44 - 6:47
    這是一個不實際的工程計畫,
  • 6:47 - 6:51
    因為這會很容易演變成一個
    高成本的運輸任務。
  • 6:51 - 6:56
    其中一個能確保我們擁有足夠的
    食物和空氣供給的最佳方式
  • 6:56 - 7:02
    就是把這些已經能適應艱困新環境的
    基改生物一起帶到新的星球。
  • 7:03 - 7:04
    本質上,
  • 7:04 - 7:10
    短期或長期而言,利用改造微生物,
    可以幫助我們把一個星球給地球化。
  • 7:10 - 7:16
    這些有機體之後也可以
    被改造成藥物或燃料。
  • 7:16 - 7:20
    所以我們利用合成生物學,
    可以做出高度改造的植物,
  • 7:20 - 7:22
    但我們還能做甚麼呢?
  • 7:22 - 7:25
    我稍早有提到,我們人類
  • 7:25 - 7:28
    為了適應地球,演化出一種
    獨特的適應能力。
  • 7:28 - 7:30
    這個事實在這五分鐘內
    並沒有很大的改變,
  • 7:30 - 7:33
    你還是坐在那,
    我仍然站在這。
  • 7:33 - 7:37
    如果我們現在
    就把幾個人丟到火星,
  • 7:37 - 7:42
    即使有足夠的食物、
    水、空氣和太空裝,
  • 7:42 - 7:45
    我們還是得面臨
    非常難受的健康問題,
  • 7:45 - 7:49
    例如,地表放射出來的離子射線,
  • 7:49 - 7:53
    以及要適應一個像火星這樣
    幾乎沒有大氣層的星球。
  • 7:53 - 7:58
    除非,我們準備計畫
    去到每個新星球時,都躲在地底下,
  • 7:58 - 8:01
    我們必須找到更好的
    方式來保護我們自己,
  • 8:01 - 8:03
    甚至不需要求助於
  • 8:03 - 8:06
    穿著和我們體重一樣重的盔甲裝,
  • 8:06 - 8:10
    或者需要躲在一面鉛板牆後面。
  • 8:10 - 8:14
    所以,讓我們回到大自然裡找靈感。
  • 8:14 - 8:16
    地球上這些豐富多彩的生物中,
  • 8:16 - 8:19
    有機體裡有一個子集,
    被稱為極端微生物,
  • 8:19 - 8:21
    或叫極端生活條件的愛好者,
  • 8:21 - 8:24
    如果你還記得
    高中的生物課的話。
  • 8:24 - 8:29
    在這些微生物當中有一個細菌
    叫做「耐輻射奇球菌」。
  • 8:29 - 8:34
    它是出了有名的可以耐寒、
    耐旱、耐真空、耐酸
  • 8:34 - 8:37
    還有最厲害的,耐輻射。
  • 8:37 - 8:40
    當它的抗輻射機制被發現後,
  • 8:40 - 8:43
    我們尚未採集相關的基因
    運用到哺乳動物上。
  • 8:44 - 8:46
    要這樣做也不是特別容易。
  • 8:46 - 8:49
    要取得它的抗輻射能力
    有很多方面需要考量,
  • 8:49 - 8:52
    也並不是轉移一個
    基因就可以解決。
  • 8:52 - 8:55
    但只要投入一些人類的智慧,
  • 8:55 - 8:56
    與一些時間,
  • 8:57 - 9:00
    我想如果要做,也不會很困難。
  • 9:00 - 9:06
    即使如果我們只是要借用
    它的一段抗輻射能力,
  • 9:06 - 9:12
    也比我們現有皮膚上的
    黑色素要好很多。
  • 9:13 - 9:15
    運用合成生物技術的工具,
  • 9:15 - 9:18
    我們可以利用
    奇異球菌的抗輻射能力,
  • 9:18 - 9:24
    在非常致命劑量的
    輻射底下茁壯成長。
  • 9:24 - 9:26
    我們難以想像,
  • 9:26 - 9:29
    人類--智慧的現代人,
  • 9:29 - 9:31
    每天都在演化,
  • 9:32 - 9:34
    而且還會持續演化。
  • 9:34 - 9:36
    人類這好幾千年的演化,
  • 9:36 - 9:38
    不僅給了我們,
  • 9:38 - 9:42
    像是可以生存在
    低濃度氧氣的藏族人,
  • 9:42 - 9:47
    也給了我們可以攝取和
    代謝砷的阿根廷人,
  • 9:47 - 9:50
    而這種化學元素
    對普通人而言確是致命的。
  • 9:50 - 9:54
    每天,人體藉由
    意外的突變在進行演化,
  • 9:54 - 9:57
    意思就是意外地讓特定人種
  • 9:57 - 10:00
    在惡劣的條件下
    生存保存下來。
  • 10:00 - 10:03
    但是,還有個很大的問題,
  • 10:03 - 10:08
    要有這樣的演化,必須有兩個條件,
    而我們也不一定總是有,
  • 10:08 - 10:10
    或可以承受的起的,
  • 10:10 - 10:14
    它們就是--死亡與時間。
  • 10:14 - 10:17
    在人類努力地在宇宙中
    尋找適合地方的這段旅程,
  • 10:17 - 10:19
    我們也許並沒有足夠的時間
  • 10:19 - 10:22
    來自然演化出其它的能力
  • 10:22 - 10:24
    來適應生存在非地球的星球上。
  • 10:24 - 10:29
    我們現在生存在艾德華.威爾森先生
    所稱的「基因風險規避的年代」
  • 10:29 - 10:33
    這段期間,我們運用一些
    臨時的外部補給品
  • 10:33 - 10:38
    規避了我們的基因缺陷,
    像是囊性纖維化或肌肉萎縮症。
  • 10:38 - 10:39
    但隨著時間的遷移,
  • 10:40 - 10:43
    我們來到了「意願演化的年代」,
  • 10:43 - 10:51
    一個身為人類的我們將有能力
    決定我們自己基因命運的年代。
  • 10:51 - 10:53
    賦予人類身體新的能力
  • 10:53 - 10:56
    已經不再是「如何」的問題,
  • 10:56 - 10:58
    而是「何時」的問題。
  • 10:58 - 10:59
    利用合成生物技術
  • 11:00 - 11:03
    來改變任何生物體的基因,
  • 11:03 - 11:04
    特別是我們自己,
  • 11:04 - 11:07
    這件事本身並沒有
    道德和倫理上的矛盾。
  • 11:07 - 11:11
    改變我們自己會讓我們
    變得沒有人性嗎?
  • 11:11 - 11:13
    但話又說回來,甚麼是人性?
  • 11:13 - 11:17
    是新科技產品產生了
    意識狀況嗎?
  • 11:17 - 11:21
    還是人類的天賦
    應該往哪個方向去?
  • 11:21 - 11:26
    可以肯定的是,坐在那邊
    胡思亂想只是浪費時間。
  • 11:26 - 11:27
    我們要如何運用我們的知識
  • 11:27 - 11:30
    來保護我們自己,
    避免外來的危險?
  • 11:30 - 11:34
    還有保護我們自己,
    避免彼此的傷害?
  • 11:34 - 11:36
    我提出這些質疑,
  • 11:36 - 11:38
    並不是要製造對科學的恐懼,
  • 11:38 - 11:45
    而是要把這件事點出來,讓大家討論
    科學能提供給我們甚麼的各種可能性。
  • 11:45 - 11:49
    我們人類必須一起討論
    並擁抱這些解決方案,
  • 11:49 - 11:50
    不僅要謹慎,
  • 11:51 - 11:54
    而且要勇敢。
  • 11:54 - 11:58
    火星是一個目標,
  • 11:58 - 12:01
    但不是我們最後的目的地。
  • 12:01 - 12:04
    我們必須跨過最後那一道防線,
  • 12:04 - 12:10
    來決定我們「可以且必須」為人類
    貢獻出什麼樣不可思議的智慧。
  • 12:10 - 12:15
    太空是寒冷、殘酷且無情的。
  • 12:15 - 12:18
    我們通往星球的道路
    將會充滿考驗,
  • 12:18 - 12:21
    這不僅帶出了「我們是誰」的問題,
  • 12:21 - 12:23
    也帶出了「人類將往何處去」的問題。
  • 12:23 - 12:25
    答案取決於我們的選擇,
  • 12:25 - 12:29
    究竟我們從生命中慢慢累積來的技術,
    是該利用它還是放棄它,
  • 12:29 - 12:33
    而這將為我們倖存下來的人
    在宇宙中留下人類的定義。
  • 12:33 - 12:35
    謝謝各位。
  • 12:35 - 12:39
    (掌聲)
Title:
人類將會如何演化到能在太空生存
Speaker:
麗莎 尼普
Description:

如果我們希望有一天,可以離開地球去探索宇宙,我們的身體必須要有更強大的能力來適應嚴酷的太空環境。運用合成生物學,麗莎 尼普(Lisa Nip)希望利用地球上微生物的特殊能力,比如,抵抗輻射的能力,來讓人類更能適應宇宙。尼普說:「我們已經來到一個可以利用科技來決定我們遺傳命運的年代。增加人體的能力已經不是『如何』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2:51
  • 給Reviewer和LC參考,
    1.如果你未滿90分鐘請不要接我的Review,如果不小心接了,你可以到首頁Manage your tasks點選decline即可。謝謝您的合作
    2.之後大家的溝通,除了可以在Team Notes留言外,我希望我們好好利用comments功能,因為日後還可以回去看彼此成長的足跡!
    3.您不用問我這樣改好不好,您直接修改即可,我會去Revision比對彼此的差異。基本上,我如果沒在comments留言,就是認同您的修改。您可以大膽地去改,我不會在意的。(但要改的比我的好啦!)
    4.在Reviewer approve前,我希望Reviewer可以再退稿一次給我,讓我還有微調的機會,畢竟還是希望能把自己的翻譯做得更完善一點。
    5.如果approve之後,還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我們還會在comments留言,希望LC能在審稿前去comments看一下留言,我相信對LC在審稿或修正時的效率也會很有幫助
    6.最後,無論您是Reviewer還是LC,感謝您的幫忙,願意花時間讓我們彼此成長,謝謝您!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