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早期的生活經驗會改變 DNA

  • 0:01 - 0:03
    這件事的起始發生在
  • 0:03 - 0:04
    馬德里的一間昏暗酒吧裡。
  • 0:05 - 0:09
    我遇到麥吉爾大學的同事
    邁克·梅尼。
  • 0:09 - 0:12
    幾杯啤酒下肚,
  • 0:12 - 0:14
    就像所有科學家一樣,
  • 0:14 - 0:15
    他跟我聊起了他的工作。
  • 0:16 - 0:22
    他告訴我他有興趣研究
    老鼠媽媽怎麼舔
  • 0:22 - 0:25
    剛出生的小老鼠。
  • 0:26 - 0:28
    然後我吐槽說:
  • 0:28 - 0:31
    「我們納稅人的錢就這麼被你們浪費
  • 0:31 - 0:32
    (笑聲)
  • 0:32 - 0:35
    在這種軟科學上。」
  • 0:36 - 0:38
    然後他開始告訴我,
  • 0:38 - 0:42
    老鼠和人類一樣,
  • 0:42 - 0:44
    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舔牠們的寶寶。
  • 0:44 - 0:47
    有些媽媽很喜歡舔,
  • 0:47 - 0:49
    有些媽媽就不怎麼舔,
  • 0:49 - 0:51
    大多在中間值。
  • 0:52 - 0:54
    有趣的是,
  • 0:54 - 0:59
    在這些小老鼠成年後繼續追蹤牠們,
  • 0:59 - 1:03
    就像人類成人以後一樣,
    在媽媽死了很久以後,
  • 1:03 - 1:05
    牠們變成完全不一樣的動物。
  • 1:05 - 1:09
    常常被媽媽又舔又理毛的,
  • 1:09 - 1:11
    大量的舔和理毛,
  • 1:12 - 1:13
    壓力會小些。
  • 1:14 - 1:16
    牠們有不同的性行為,
  • 1:16 - 1:19
    牠們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 1:19 - 1:25
    相較於沒有被母親密集舔過的。
  • 1:26 - 1:29
    所以我在想:
  • 1:29 - 1:30
    有什麼魔力嗎?
  • 1:31 - 1:32
    為什麼這樣呢?
  • 1:32 - 1:35
    遺傳學家會讓你這樣想,
  • 1:35 - 1:39
    也許母親有「壞媽媽」的基因,
  • 1:39 - 1:43
    使牠的小老鼠變得緊張,
  • 1:43 - 1:46
    然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 1:46 - 1:48
    這一切都是由遺傳學決定的。
  • 1:48 - 1:52
    或是還有別的東西在做怪?
  • 1:52 - 1:55
    我們可以在老鼠身上
    問這個問題並得到答案。
  • 1:55 - 1:59
    所以我們做了交叉寄養實驗。
  • 1:59 - 2:04
    基本上你把一窩剛出生的老鼠分開,
  • 2:04 - 2:06
    給兩種寄養母親代養──
  • 2:06 - 2:09
    不是真正的母親,但是會照顧牠們:
  • 2:09 - 2:11
    密集舔的母親和不太舔的母親。
  • 2:11 - 2:15
    對不太被舔的小老鼠做相反的事情。
  • 2:16 - 2:18
    值得注意的答案是,
  • 2:18 - 2:22
    你從母親得到什麼基因不重要。
  • 2:22 - 2:28
    造就成鼠這種特性的
    不是親生母親,
  • 2:28 - 2:32
    而是寄養母親。
  • 2:33 - 2:36
    為什麼這麼說呢?
  • 2:37 - 2:39
    我是表觀遺傳學家。
  • 2:39 - 2:42
    我對基因如何被標記非常感興趣,
  • 2:42 - 2:44
    這是一種化學標記,
  • 2:44 - 2:49
    在胚胎形成期間,
    在母親的子宮內就有,
  • 2:49 - 2:51
    並決定哪種基因會在
  • 2:52 - 2:53
    什麼組織中表現。
  • 2:53 - 2:57
    在大腦表現的基因,
    跟在肝臟和眼睛的不一樣。
  • 2:58 - 3:01
    我們猜想:是否有可能
  • 3:01 - 3:08
    母親通過她的行為
  • 3:08 - 3:09
    改寫後代的基因?
  • 3:09 - 3:11
    我們花了 10 年時間,
  • 3:11 - 3:15
    發現的確有一系列的生化反應,
  • 3:15 - 3:18
    會被母親的舔和梳理、
    母親的照顧所引發,
  • 3:18 - 3:21
    然後被翻譯成生化信號
  • 3:21 - 3:24
    進入細胞核及 DNA,
  • 3:24 - 3:26
    寫成不一樣的東西。
  • 3:26 - 3:31
    所以現在動物可以為自己做好準備:
  • 3:31 - 3:34
    生活會變得艱苦嗎?
  • 3:34 - 3:36
    會有很多食物嗎?
  • 3:36 - 3:38
    會有很多貓和蛇在附近嗎?
  • 3:38 - 3:40
    或要是我住在上層階級社區裡,
  • 3:40 - 3:43
    我只要表現良好和適當,
  • 3:43 - 3:46
    那我就會被社會接受?
  • 3:47 - 3:53
    我們可以想一下這個過程
  • 3:53 - 3:54
    對於生活的重要性。
  • 3:54 - 3:57
    我們從祖先繼承 DNA。
  • 3:57 - 3:59
    這些 DNA 很古老。
  • 3:59 - 4:01
    它在進化過程中演變。
  • 4:02 - 4:06
    但是它不能告訴我們
    你是在斯德哥爾摩出生,
  • 4:06 - 4:10
    那裡的白天在夏天很長,冬天很短;
  • 4:10 - 4:11

    或厄瓜多爾,
  • 4:11 - 4:15
    那裡一年四季晝夜相當。
  • 4:15 - 4:18
    而那對我們的生理學
    有非常大的影響。
  • 4:19 - 4:24
    所以我們推斷,生命早期發生的事,
  • 4:24 - 4:26
    即透過母親發出的那些信號,
  • 4:26 - 4:30
    會告訴孩子你將要生活
    在什麼樣的社會。
  • 4:30 - 4:34
    是嚴苛的世界,
    你可能會焦慮和壓力大,
  • 4:34 - 4:37
    或是安逸的世界,你最好與眾不同。
  • 4:37 - 4:40
    會是有很多陽光
    還是很少陽光的世界?
  • 4:40 - 4:44
    會是有很多食物
    還是很少食物的世界?
  • 4:44 - 4:46
    如果周圍沒有食物,
  • 4:46 - 4:50
    你最好訓練你的大腦
    每次看到食物就大吃一頓,
  • 4:50 - 4:55
    或者把每一塊食物都轉成脂肪保存。
  • 4:57 - 4:58
    這很好。
  • 4:58 - 5:00
    進化已經選擇了這一點,
  • 5:00 - 5:03
    讓我們不變、古老的 DNA
  • 5:03 - 5:07
    能在新的環境中隨機應變。
  • 5:07 - 5:10
    但有時候事情可能會出錯;
  • 5:11 - 5:15
    例如,如果你出生在貧窮的家庭,
  • 5:15 - 5:18
    信號是,「你最好大吃大喝,
  • 5:18 - 5:21
    你最好把每一塊
    看得到的食物都吞下去。」
  • 5:21 - 5:23
    但是現在我們人類和大腦都已演化,
  • 5:23 - 5:25
    進化的速度更快了。
  • 5:25 - 5:29
    現在你可以花一美元買份麥當勞。
  • 5:29 - 5:35

    因此,我們母親所做的準備
  • 5:35 - 5:38
    變成不適當。
  • 5:38 - 5:43
    本來要保護我們
    免於飢餓和飢荒的準備,
  • 5:43 - 5:45
    將導致肥胖、
  • 5:45 - 5:48
    心血管問題和代謝疾病。
  • 5:49 - 5:52
    因此,基因可以透過我們的經驗,
  • 5:52 - 5:54
    特別是早期生活經驗來標記的概念,
  • 5:54 - 5:55
    可以為我們提供
  • 5:55 - 6:00
    對健康和疾病統一的解釋。
  • 6:01 - 6:03
    但是只有老鼠才這樣嗎?
  • 6:03 - 6:06
    問題是,我們不能拿人類測這個,
  • 6:06 - 6:10
    因為在道德上,我們不能
    隨機選孩子經歷逆境。
  • 6:10 - 6:13
    所以如果一個可憐的
    小孩養成某種習慣,
  • 6:13 - 6:17
    我們不知道這是由貧困造成的,
  • 6:17 - 6:20
    還是窮人有壞的基因。
  • 6:20 - 6:23
    所以遺傳學家會試圖解釋
    窮人之所以窮,
  • 6:23 - 6:25
    是因為他們的基因使他們貧窮。
  • 6:25 - 6:27

    表觀遺傳學家會告訴你,
  • 6:27 - 6:31
    窮人處於惡劣或貧窮的環境中,
  • 6:31 - 6:34
    創造出這種表現型,這種特性。
  • 6:36 - 6:41
    所以我們調查了我們的表親,猴子。
  • 6:42 - 6:44
    我的同事斯蒂芬·蘇米
  • 6:44 - 6:47
    以兩種不同的方式飼養猴子:
  • 6:47 - 6:50
    隨機將被選取的猴子與母親分開,
  • 6:50 - 6:53
    找奶媽養育牠,
  • 6:53 - 6:55
    設下代理母親的條件。
  • 6:56 - 6:58
    所以這些猴子沒有媽媽;
    牠們有奶媽。
  • 6:58 - 7:03
    而其他猴子則由生母養大。
  • 7:03 - 7:08
    當牠們老了,
    牠們變成完全不同的動物。
  • 7:08 - 7:11
    由生母撫養的猴子不愛酒精,
  • 7:11 - 7:12
    牠們沒有性侵略性。
  • 7:12 - 7:16
    沒有母親的猴子
    具侵略性、壓力很大,
  • 7:16 - 7:18
    並且酗酒。
  • 7:18 - 7:24
    我們在牠們一出生
    就檢查 DNA,想看:
  • 7:24 - 7:27
    媽媽有可能在標記嗎?
  • 7:27 - 7:32
    在後代的 DNA 中
    有母親的「簽名」嗎?
  • 7:32 - 7:34
    這些是 14 天大的猴子,
  • 7:34 - 7:39
    這裡你們看到的是我們
    研究表觀遺傳學的現代方式。
  • 7:39 - 7:43
    我們可以定位這些化學標記,
    我們稱做甲基化標記,
  • 7:43 - 7:46
    解析度為在單核苷酸上
    DNA 的情況。
  • 7:47 - 7:48
    我們可以定位整個基因組。
  • 7:48 - 7:51
    我們現在可以比較
    有或沒有母親的猴子。
  • 7:51 - 7:53
    這是視覺圖。
  • 7:53 - 7:58
    你可以看到
    有更多甲基化的基因是紅的;
  • 7:58 - 8:01
    少甲基化的是基因是綠色的。
  • 8:01 - 8:04
    你們可以看到很多基因在改變,
  • 8:04 - 8:06
    因為沒有母親可不是小事一樁,
  • 8:07 - 8:08
    這會影響整體;
  • 8:08 - 8:11
    它會送信號告訴我們
  • 8:11 - 8:13
    你長大後你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 8:13 - 8:16
    你們可以看見兩組猴子
  • 8:16 - 8:19
    完全不一樣。
  • 8:19 - 8:22
    這是在多早期就發展出來?
  • 8:22 - 8:24
    這些猴子早就看不到自己的母親,
  • 8:24 - 8:26
    所以牠們有了某種社會經驗。
  • 8:26 - 8:30
    我們在出生時就會感受到
    自己的社會地位嗎?
  • 8:31 - 8:32
    所以在這項實驗中,
  • 8:32 - 8:37
    我們從不同社會地位的
    猴子身上取出胎盤。
  • 8:38 - 8:43
    社會階級有趣的地方
    就是所有的生物,
  • 8:43 - 8:46
    都會把自己分成幾個等級。
  • 8:46 - 8:49
    猴子一號是老大;
  • 8:49 - 8:51
    猴子四號是小兵。
  • 8:51 - 8:53
    你把四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
  • 8:53 - 8:56
    一定會產生一隻老大和一隻小兵。
  • 8:57 - 9:01
    有趣的是猴子一號
  • 9:01 - 9:05
    一定比猴子四號更健康。
  • 9:05 - 9:07
    如果你把牠們關在一個籠子裡,
  • 9:07 - 9:11
    猴子一號不會吃太多。
  • 9:11 - 9:13
    猴子四號會吃很多。
  • 9:14 - 9:18
    你們在這裡看到的是甲基化定位,
  • 9:18 - 9:21
    把出生時被迫分離
  • 9:21 - 9:24
    但社會地位高的動物,
  • 9:24 - 9:27
    與社會地位沒那麼高的動物相比。
  • 9:27 - 9:32
    所以我們出生時
    已經對社會訊息略有所知,
  • 9:32 - 9:35
    這種社會訊息沒有什麼好壞,
  • 9:35 - 9:36
    只是幫助我們預備好過人生,
  • 9:36 - 9:40
    因為我們必須針對高或低的社會地位
  • 9:40 - 9:43
    編寫不同的生物學程式。
  • 9:44 - 9:47
    但是你要怎麼在人體做這種研究?
  • 9:47 - 9:50
    我們不能做實驗,
    不能施加厄運給人類。
  • 9:50 - 9:53
    但是神的確在人身上做了實驗,
  • 9:53 - 9:55
    那就是天災。
  • 9:55 - 9:59
    加拿大史上有一場嚴重天災,
  • 9:59 - 10:02
    就發生在我的省分魁北克,
  • 10:02 - 10:04
    即 1998 年的冰暴。
  • 10:04 - 10:08
    我們因這場冰暴
    而失去整個輸電網路,
  • 10:08 - 10:11
    當時的溫度,在魁北克的隆冬,
  • 10:11 - 10:13
    是零下 20、30 度。
  • 10:13 - 10:16
    當時有些懷孕的母親。
  • 10:16 - 10:19
    我的同事金蘇珊持續追蹤
  • 10:19 - 10:25
    這些母親生下的孩子 15 年。
  • 10:25 - 10:29
    她發現到,隨著壓力愈來愈高,
  • 10:29 - 10:31
    我們有客觀的方法測量壓力:
  • 10:31 - 10:36
    你有多久無電可用?你在哪裡避難?
  • 10:36 - 10:41
    是在婆家的公寓,還是鄉村別墅?
  • 10:41 - 10:44
    把這些加起來得到社會壓力強度,
  • 10:44 - 10:45
    然後你問:
  • 10:45 - 10:48
    孩子狀況如何?
  • 10:48 - 10:51
    顯然隨著壓力增加,
  • 10:51 - 10:53
    孩子得到自閉症的情況也增加,
  • 10:53 - 10:55
    他們更容易得到代謝疾病,
  • 10:55 - 10:58
    也更容易發展出自體免疫疾病。
  • 10:59 - 11:01
    我們會定位甲基化程度,
  • 11:01 - 11:07
    跟之前一樣,綠色的基因
    會隨著壓力增加而轉紅,
  • 11:07 - 11:10
    紅色的基因會因壓力增加而變綠,
  • 11:10 - 11:15
    基因組會因應壓力而重新排列組合。
  • 11:17 - 11:21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編寫基因,
  • 11:21 - 11:25
    如果我們不受限於基因的來源,
  • 11:25 - 11:28
    而是能編寫,我們可以抹去
    壓力造成的影響嗎?
  • 11:28 - 11:33
    因為表觀遺傳會造成疾病,如癌症、
  • 11:34 - 11:35
    新陳代謝疾病、
  • 11:35 - 11:38
    及精神疾病。
  • 11:38 - 11:41
    來看一下古柯鹼上癮。
  • 11:42 - 11:45
    古柯鹼上癮是一種很糟的情況,
  • 11:45 - 11:48
    會導致死亡,失去生命。
  • 11:50 - 11:51
    我們問這個問題:
  • 11:51 - 11:55
    我們能不能重新改寫上癮的腦部,
  • 11:55 - 12:00
    讓成癮的動物完全戒掉?
  • 12:00 - 12:05
    我們使用一種古柯鹼成癮模式,
  • 12:05 - 12:07
    概述一下人類的狀況。
  • 12:07 - 12:09
    在人類是這樣的,你在高中時
  • 12:09 - 12:12
    一些朋友要你試試古柯鹼,
  • 12:12 - 12:13
    你吸了一點,沒事。
  • 12:13 - 12:18
    幾個月後,某個契機
    讓你回想起第一次的狀況,
  • 12:18 - 12:19
    毒販又給了你一點古柯鹼,
  • 12:19 - 12:22
    然後你就上癮,生命因此改變。
  • 12:22 - 12:24
    我們也在老鼠身上做同樣的事。
  • 12:24 - 12:25
    我的同事亞迪德
  • 12:25 - 12:28
    他訓練動物習慣古柯鹼,
  • 12:28 - 12:32
    然後一個月不給古柯鹼。
  • 12:32 - 12:35
    然後他讓牠們想起第一次古柯鹼趴,
  • 12:35 - 12:38
    就是把牠們關在一樣顏色的籠子裡。
  • 12:38 - 12:40
    然後牠們就瘋了。
  • 12:40 - 12:42
    牠們會不斷地壓控制桿要古柯鹼,
  • 12:42 - 12:44
    直到死亡為止。
  • 12:44 - 12:48
    我們首先確定了這兩者的差別,
  • 12:49 - 12:51
    是在什麼都沒發生的那段期間,
  • 12:51 - 12:53
    沒有古柯鹼,
  • 12:53 - 12:55
    牠們的表觀基因組已經重新排列。
  • 12:55 - 12:58
    牠們的基因以不同的方式重新標記,
  • 12:58 - 13:02
    所以當暗示來時,
    牠們的基因組已經準備好
  • 13:02 - 13:04
    要發展成這種上癮表型。
  • 13:05 - 13:11
    所以我們以藥物治療這些動物,
    要不就是增加 DNA 甲基化,
  • 13:11 - 13:14
    這是表觀基因標記要看的,
  • 13:14 - 13:17
    或是減少表觀基因標記。
  • 13:17 - 13:20
    我們發現如果我們增加甲基化,
  • 13:20 - 13:22
    這些動物會更瘋。
  • 13:22 - 13:25
    牠們會更渴望想要古柯鹼。
  • 13:25 - 13:28
    但是如果我們減低 DNA 甲基化,
  • 13:28 - 13:30
    這些動物就不再成癮。
  • 13:30 - 13:32
    我們重新編碼了。
  • 13:32 - 13:35
    表觀遺傳用藥跟其他藥物
  • 13:35 - 13:37
    根本上的不同,
  • 13:37 - 13:39
    在於用表觀遺傳藥物,
  • 13:39 - 13:43
    我們基本上抹去了經驗的足跡,
  • 13:43 - 13:45
    一旦足跡消失了,
  • 13:45 - 13:48
    它們就不會回頭找你,
    直到你再碰到相同的經驗為止。
  • 13:48 - 13:50
    這些動物現在被重新編碼了。
  • 13:50 - 13:54
    所以我們在 30 天、60 天後
    再去看這些動物,
  • 13:54 - 13:57
    相對於人類就是好幾年後,
  • 13:57 - 14:02
    牠們仍然沒有上癮──
    只要一次表觀遺傳治療就夠了!
  • 14:04 - 14:08
    所以關於 DNA,我們學到什麼?
  • 14:08 - 14:11
    DNA 不僅是一串字母序列;
  • 14:11 - 14:13
    也不只是指令碼。
  • 14:13 - 14:15
    DNA 是動態電影。
  • 14:16 - 14:21
    我們的經驗被寫進
    這場互動式的電影裡。
  • 14:21 - 14:25
    你就像跟 DNA 一起
    看人生走馬燈,
  • 14:25 - 14:27
    還有遙控器。
  • 14:27 - 14:30
    你可以隨時增減角色。
  • 14:31 - 14:37
    所以就算你有命中注定的遺傳碼,
  • 14:37 - 14:40
    你還是能控制基因的表現,
  • 14:41 - 14:44
    而這帶出非常樂觀的訊息,
  • 14:44 - 14:47
    就是你現在面對致命的疾病,
  • 14:47 - 14:50
    像癌症、精神健康,
  • 14:50 - 14:53
    都可以用新的方法治療,
  • 14:53 - 14:56
    把它們看成適應不良即可。
  • 14:56 - 14:59
    如果我們可以用
    表觀遺傳學的方法干預,
  • 14:59 - 15:02
    就可以把某個角色撤掉,
  • 15:02 - 15:05
    換一個新的故事來改寫電影。
  • 15:06 - 15:09
    所以我今天要說的是,
  • 15:09 - 15:14
    我們的 DNA 的確有兩個組成部分,
  • 15:14 - 15:15
    兩層訊息。
  • 15:16 - 15:20
    一層是古老的,
  • 15:20 - 15:23
    由數百億年的進化而來。
  • 15:23 - 15:27
    這一層是固定的,而且很難改變。
  • 15:27 - 15:31
    另一層則是表觀遺傳層,
  • 15:31 - 15:35
    開放並充滿動態,
  • 15:35 - 15:40
    以互動法編寫故事,
  • 15:40 - 15:47
    以相當大的程度
    讓我們能控制自己的命運,
  • 15:48 - 15:51
    改變孩子的命運,
  • 15:51 - 15:55
    而且很有希望能戰勝疾病,
  • 15:55 - 16:00
    及嚴重的健康挑戰,
  • 16:00 - 16:03
    讓人類擺脫長久以來的困擾。
  • 16:03 - 16:07
    所以即使我們的確
  • 16:07 - 16:09
    受基因操控著命運,
  • 16:09 - 16:12
    我們還是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 16:12 - 16:16
    能建立自己的人生,為人生負責。
  • 16:16 - 16:17
    謝謝!
  • 16:17 - 16:22
    (掌聲)
Title:
早期的生活經驗會改變 DNA
Speaker:
莫薛.思夫
Description:

莫薛.思夫是表觀遺傳學領域的先驅,研究生物如何重新編寫其基因組,以應對壓力和缺乏食物等社會因素。他的研究表明,從母親傳遞到後代的生化信號,會告訴孩子他們將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改變基因的表現。 「DNA 不僅僅是一串字母序列,也不只是一個指令碼。DNA 是一場動態電影,我們的經驗正在被寫入。」思夫如是說。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6:35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