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史蒂芬•卡夫:让我们谈谈死亡(TEDxBratislava)

  • 0:12 - 0:14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
  • 0:15 - 0:18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 0:18 - 0:24
    你们当中有哪位能够记得,
    在什么时候第一次认识到自己要死了?
  • 0:24 - 0:30
    我还记得。
    我那时候还很小,我的祖父刚刚过世。
  • 0:30 - 0:33
    我还记得,几天之后,
  • 0:33 - 0:38
    晚上我躺在床上,
    仔细回想到底发生了些什么。
  • 0:38 - 0:40
    他死了,这是什么意思?
  • 0:40 - 0:42
    他去了哪里?
  • 0:42 - 0:48
    好像是现实中有个大洞,
    就这么张口吞噬了他。
  • 0:48 - 0:50
    然后一个恐怖而又现实的问题也摆在了我面前:
  • 0:50 - 0:54
    如果他会死,那么我也会吗?
  • 0:54 - 0:57
    那个大洞真的也会把我吃掉吗?
  • 0:57 - 1:02
    它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床底下,
    趁我睡觉的时候吃了我?
  • 1:02 - 1:07
    所有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意识到死亡这种事。
  • 1:07 - 1:10
    而这种意识的出现会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
    当然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 1:10 - 1:13
    我们对死亡的认知随着年龄增长也会逐渐深化。
  • 1:13 - 1:18
    如果你们触及记忆深处那些阴暗的角落,
  • 1:18 - 1:23
    你们可能会回忆起一些东西,
    就像我祖父去世时我的感觉,
  • 1:23 - 1:26
    以及我认识到我也会死时的那种感受。
  • 1:26 - 1:32
    所有这些感觉都来自于其背后的空虚感。
  • 1:32 - 1:37
    这种童年时期心态的演变也体现了
    我们人类思想的发展变化。
  • 1:37 - 1:42
    比方说你的童年时期存在一个发展的阶段,
  • 1:42 - 1:46
    当你对自我和对时间的认知变得足够成熟,
  • 1:46 - 1:49
    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
  • 1:50 - 1:53
    所以在我们人类进化的某一个阶段中,
  • 1:53 - 1:59
    一些早期人类对自我和时间的认知
    也逐渐成熟到
  • 1:59 - 2:04
    让他们成为第一拨认识到”人固有一死“的人。
  • 2:05 - 2:08
    你们不妨这么想,这便是我们的祸根,
  • 2:08 - 2:12
    是我们如此聪明需要付出的代价。
  • 2:12 - 2:14
    我们需要生活在这种意识中,
  • 2:14 - 2:18
    就是一件有可能发生的最糟的事,某天必然会发生。
  • 2:18 - 2:23
    这也就是我们的工作,希望,梦想和
    个人世界走到了尽头。
  • 2:23 - 2:29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个人末日的阴影里。
  • 2:29 - 2:33
    这太吓人了!太恐怖了。
    所以我们得想个法子。
  • 2:33 - 2:36
    我是这么做的,那会儿我还只有5岁,
  • 2:36 - 2:38
    也就是说我得去问我妈妈。
  • 2:40 - 2:44
    当我第一次开口问”我们死了之后会怎么样?“,
  • 2:44 - 2:48
    在场所有成年人的回答都如出一辙,
  • 2:48 - 2:52
    带着一种尴尬和敷衍了事的基督教式的仁慈。
  • 2:52 - 2:56
    我听到的最多的话,就是祖父现在
  • 2:56 - 2:58
    ”在上面望着我们。“
  • 2:58 - 3:01
    如果我也会死,我也会到上面去,
  • 3:01 - 3:04
    这当然不可能发生。
  • 3:04 - 3:09
    这种想法让死亡听起来像是存在主义的电梯。
  • 3:09 - 3:12
    这其实听起来并不那么合理。
  • 3:12 - 3:15
    我那会儿经常看儿童新闻节目,
  • 3:15 - 3:17
    还是在太空探索的时代。
  • 3:17 - 3:20
    总是有火箭接连不断的被送上天,
  • 3:20 - 3:22
    送上太空,去了”那上面“。
  • 3:22 - 3:24
    但没有一个宇航员回来之后
  • 3:24 - 3:27
    提过见到了我祖父。
  • 3:27 - 3:31
    也没提到其他死去的人。但是我很害怕。
  • 3:31 - 3:34
    乘坐存在主义的电梯去见我的祖父这回事
  • 3:34 - 3:36
    的确听起来要比
  • 3:36 - 3:40
    睡觉时被大黑洞吃掉要好得多。
  • 3:40 - 3:45
    所以我还是相信了有电梯这回事儿,
    即便这听起来不怎么靠谱。
  • 3:45 - 3:48
    这种一直存在于我的童年时期,
  • 3:48 - 3:51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时常经历的思维过程,
  • 3:51 - 3:55
    是由一种被心理学家称为”偏误“的现象造成的。
  • 3:55 - 4:00
    “偏误”是一种系统的错误理解事物的过程,
  • 4:00 - 4:04
    我们会误算,误判,扭曲事实,
  • 4:04 - 4:07
    或者只是看到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 4:07 - 4:10
    这种偏误具体是这样的:
  • 4:10 - 4:14
    让人们意识到他们会死去这个事实,
  • 4:14 - 4:18
    他们就会去相信任何可以否定这种理论的描述,
  • 4:18 - 4:21
    这样就可以活很久。
  • 4:21 - 4:25
    即便这意味着要乘坐存在主义的电梯。
  • 4:25 - 4:30
    现在我们就能看出这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偏误。
  • 4:30 - 4:34
    超过400个实例研究证明了这一事实。
  • 4:34 - 4:38
    这些研究设计的很巧妙,但是并不复杂,
    大概是这么个过程:
  • 4:38 - 4:43
    找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相似的人分成两组,
  • 4:43 - 4:47
    你跟其中一组人说他们会死,但不告诉另一组,
  • 4:47 - 4:49
    然后你就可以比较这些人的行为了。
  • 4:49 - 4:52
    你会注意到当人们发觉自己要死了的这种意识
  • 4:52 - 4:56
    会如何导致行为上的偏误。
  • 4:56 - 4:59
    每一次,你都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 4:59 - 5:02
    意识到他们会死的一群人
  • 5:02 - 5:06
    更愿意相信告诉他们能够避开死亡,
  • 5:06 - 5:08
    获得永生的说辞。
  • 5:08 - 5:13
    举个例子:有一项最近的研究,
    找来了两组不可知论者,
  • 5:13 - 5:17
    也就是没有明显宗教倾向的人。
  • 5:17 - 5:20
    一组人被要求想象自己会死去,
  • 5:20 - 5:24
    另一组人被要求思考一下自己会孤独终老。
  • 5:24 - 5:27
    之后再问问他们的宗教信仰:
  • 5:27 - 5:29
    那些被要求思考死亡的人中
  • 5:29 - 5:35
    想要信奉上帝和耶稣的人数
    几乎上升到了之前的两倍。
  • 5:35 - 5:37
    差不多两倍。
  • 5:37 - 5:39
    即便在这之前他们都一样是不可知论者。
  • 5:39 - 5:43
    但当他们面对死亡时,他们选择了投靠耶稣。
  • 5:45 - 5:50
    那么,这就说明告知人们他们会死去,
    就能让他们产生信仰的偏误,
  • 5:50 - 5:52
    无论是否有证据表明他们真的会死。
  • 5:52 - 5:56
    除了宗教,这对任何
  • 5:56 - 5:59
    以某种形式许诺永生的信仰系统都适用,
  • 5:59 - 6:04
    无论是想要出人头地,繁衍后代,
    甚至是爱国主义,
  • 6:04 - 6:07
    只要这些保证你能继续在人类的大环境中生存。
  • 6:07 - 6:11
    这种偏误塑造了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
  • 6:13 - 6:17
    基于将近400个研究得到的
    关于这种偏误的理论叫做
  • 6:17 - 6:21
    恐惧管理理论。
    这个概念并不复杂,简单解释一下:
  • 6:21 - 6:26
    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
    也就是我们告诉自己
  • 6:26 - 6:28
    关于这个世界以及我们在其中
    所扮演的角色的观点,
  • 6:28 - 6:33
    为了帮助我们管理对死亡的恐惧。
  • 6:34 - 6:39
    这些关于永生的传说有几千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 6:39 - 6:43
    但我相信这些诸多的版本,
  • 6:43 - 6:48
    事实上都采用了四个基本的表现形式。
  • 6:50 - 6:53
    我们也注意到这些传说其实长久以来
    都在不断的自我重复。
  • 6:53 - 6:57
    仅仅在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词汇上
    出现了轻微的改变。
  • 6:57 - 7:02
    现在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永生传说的
    这四个基本形式,
  • 7:02 - 7:06
    我也会试着让你们理解它们是
  • 7:06 - 7:08
    如何通过每种文化和每一代人
  • 7:08 - 7:10
    用当时的流行词汇进行转述的。
  • 7:10 - 7:17
    第一个故事是最简单的:我们想避免死亡。
  • 7:17 - 7:20
    这种想要以我们的血肉之躯,
    在这个世界中实现永久的愿望,
  • 7:20 - 7:24
    就是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永生描述。
  • 7:24 - 7:26
    这或许乍一听不太合理,
  • 7:26 - 7:30
    但事实上几乎人类历史的每个文化中
  • 7:30 - 7:34
    都有一些关于长生不老药的传说,
  • 7:34 - 7:37
    或者是关于青春泉,或者一些
  • 7:37 - 7:39
    可以保证我们长生不老的东西。
  • 7:41 - 7:44
    古埃及就有这种传说,古巴比伦,古印度,
  • 7:44 - 7:48
    在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都能够在炼金术师的工作中发现这些,
  • 7:48 - 7:50
    当然,直到今天我们还会相信这种传说。
  • 7:50 - 7:55
    只不过我们用科学词汇来进行转述罢了。
  • 7:55 - 7:58
    一百多年前,激素刚刚被发现,
  • 7:58 - 8:02
    人们希望通过激素治疗可以治愈衰老和疾病。
  • 8:02 - 8:06
    不过现在,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干细胞,基因工程
  • 8:06 - 8:08
    和纳米技术上。
  • 8:08 - 8:11
    但是科学能够避免死亡
  • 8:11 - 8:16
    只是长生不老传说中的一部分,
  • 8:16 - 8:20
    跟人类文明一样古老。
  • 8:20 - 8:23
    不过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找到长生不老药
  • 8:23 - 8:26
    和获得永生的想法上是比较冒险的。
  • 8:26 - 8:29
    当我们回顾历史,
  • 8:29 - 8:32
    看看过去那些试图寻找长生不老药的人,
  • 8:32 - 8:35
    这些人共同点就是他们现在已经全都死了。
  • 8:35 - 8:36
    (观众笑声)
  • 8:36 - 8:40
    那么我们需要一个备选方案,而这个B计划
  • 8:40 - 8:43
    也正是第二个永生传说所提到的,
  • 8:43 - 8:45
    复活。
  • 8:45 - 8:48
    它的理论基础是,我存在于这个身体中,
  • 8:48 - 8:49
    在这个物理有机体中,
  • 8:49 - 8:51
    这个传说并不否认我会死的事实,
  • 8:51 - 8:55
    但强调的是即便我会死去,我还是会获得重生。
  • 8:56 - 8:58
    换句话说,我可以做到像耶稣那样,
  • 8:58 - 9:03
    耶稣死去了,在坟墓里呆了3天,
    又起身获得了重生。
  • 9:03 - 9:08
    我们都会复活并重生的这个想法
    也是个被普遍认同的信仰,
  • 9:08 - 9:11
    并不只是针对基督徒,
    对犹太教徒和穆斯林来说也是这样。
  • 9:11 - 9:15
    但我们对这种传说始终深信不疑,
  • 9:15 - 9:19
    甚至现在也会不断更新它的描述,
    以符合科技时代人们的需要。
  • 9:19 - 9:22
    举个人体冷冻法的例子。
  • 9:22 - 9:26
    这个概念就是当你死去的时候,
    你可以把身体冷冻起来,
  • 9:26 - 9:29
    当科技发展水平足够高的时候,
  • 9:29 - 9:33
    可以对你进行你化冻,修复,
    让你苏醒,进而重生。
  • 9:33 - 9:37
    所以一些人相信有一个万能的上帝会让他们重生,
  • 9:37 - 9:40
    还有一些人则相信有个万能的科学家
    也能做到这点。
  • 9:41 - 9:44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种能够重生,
  • 9:44 - 9:49
    爬出坟墓的想法,
    根本与三流的僵尸电影如出一辙。
  • 9:49 - 9:53
    他们觉得肉体脆弱不堪,
    根本不可能经受永生的考验。
  • 9:53 - 9:59
    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第三个,
    也更强调精神永生的传说上,
  • 9:59 - 10:04
    也就是我们可以抛弃肉体,
    以灵魂的形态继续生存的概念。
  • 10:04 - 10:07
    现在地球上绝大多数人相信他们有灵魂,
  • 10:07 - 10:10
    这种理念也是很多宗教的核心。
  • 10:10 - 10:14
    不过不论是以如今的形式还是传统的形式,
  • 10:14 - 10:16
    人是有灵魂的这个想法始终非常盛行,
  • 10:16 - 10:20
    尽管我们再次将其升级到了数字时代。
  • 10:20 - 10:23
    比方说,有一种理念描述的就是
    可以抛弃你的肉身,
  • 10:23 - 10:27
    将你的思维和灵魂,那个真正的你,
    上传到计算机中,
  • 10:27 - 10:30
    然后以人物化身的形式继续生存。
  • 10:32 - 10:36
    不过当然,有怀疑论者认为
    若我们研究一下科学提供的证据,
  • 10:36 - 10:41
    尤其是神经科学,其结果会表明
    你的思维,灵魂,那个真正的你,
  • 10:41 - 10:44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身体上很特殊的一部分,
  • 10:44 - 10:45
    也就是你的大脑。
  • 10:45 - 10:50
    而这些怀疑论者更愿意相信第四个永生传说,
  • 10:50 - 10:53
    也就是死后留名。
  • 10:53 - 10:57
    这种理念认为你可以在生活过的世界上
    留下一世芳名。
  • 10:57 - 11:01
    就像那个伟大的希腊勇士阿喀琉斯(Achilies),
    在特洛伊战争中牺牲了自己,
  • 11:01 - 11:05
    却在后人心中永垂不朽。
  • 11:05 - 11:08
    获得名誉也是大众广泛追求的,从古至今
  • 11:08 - 11:09
    这个想法都兴盛不衰。
  • 11:09 - 11:12
    在我们的数字时代,这更容易实现。
  • 11:12 - 11:16
    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像阿喀琉斯那样伟大的勇士,
    或者一个国王,英雄之类的人物,
  • 11:16 - 11:19
    你需要的只是网络和一只搞笑的猫。
  • 11:19 - 11:21
    (观众笑声)
  • 11:21 - 11:25
    但是有些人更希望以可触及的肉体,
    这种生物实体的形式生存,
  • 11:25 - 11:26
    比如孩子们。
  • 11:26 - 11:30
    或者说他们希望能够以一个国家群体中的一员
    这种身份生活,
  • 11:30 - 11:35
    或者生活在家庭,族群,
    一群跟他们起源相似的人当中。
  • 11:35 - 11:40
    不过还是会有怀疑论者会质疑死后留名
    是不是真的能做到永生。
  • 11:40 - 11:42
    伍迪·艾伦(Woody Allen,美国著名导演)说过,
  • 11:42 - 11:45
    “我不想只是活在国民心中,
  • 11:45 - 11:47
    我想活在我的公寓里。”
  • 11:47 - 11:48
    (观众笑声)
  • 11:48 - 11:50
    如果你想要继续在你的公寓里活下去,
  • 11:50 - 11:52
    你当然就需要长生不老药。
  • 11:52 - 11:55
    这就又回到了我们的第一个永生传说。
  • 11:56 - 11:59
    那么这就是四个基本的永生传说,
  • 11:59 - 12:03
    我也试着解释了不同时代的人如何转述它们,
  • 12:03 - 12:07
    只是做出了一点点改变,
    以适应相应时代中的流行概念。
  • 12:07 - 12:12
    这些传说通过很相似的形式,
  • 12:12 - 12:15
    但是完全不同的信仰系统 不断重现,
    我认为这表明
  • 12:15 - 12:16
    我们应该对这些传说
  • 12:16 - 12:20
    任何版本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 12:21 - 12:23
    比如一些人相信
  • 12:23 - 12:26
    有个无所不能的上帝可以让他们死而复生,
  • 12:26 - 12:30
    还有些人相信一个万能的科学家也能让他们复活,
  • 12:30 - 12:36
    这就说明了这两者都不是依赖于确凿的证据。
  • 12:36 - 12:40
    然而我们依旧会相信这些说法,
    因为我们偏误地选择去相信它们,
  • 12:40 - 12:45
    我们产生这种偏误也是因为我们太惧怕死亡了。
  • 12:46 - 12:51
    那么问题在于,我们是命中注定要一直过这种
  • 12:51 - 12:55
    被恐惧和否定的情绪左右的生活吗?
  • 12:55 - 12:58
    我们能够克服这种偏误吗?
  • 12:58 - 13:03
    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认为我们可以。
  • 13:03 - 13:08
    他认为对死亡怀有恐惧是很正常的,
    但并不是出于理性。
  • 13:09 - 13:12
    他说,死亡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
  • 13:12 - 13:15
    因为当我们生存的时候,
    死亡并没有时刻伴随我们,
  • 13:15 - 13:17
    当死亡到来的时候,我们也不在了。
  • 13:19 - 13:23
    这句话经常被引用,
    但是它很难让人理解,让人真正接受,
  • 13:23 - 13:27
    因为,这种会死去的实实在在的想法很难想象。
  • 13:27 - 13:31
    所以2000年之后,另一位哲学家,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ovic Wittgenstein),
  • 13:31 - 13:33
    做出了这样的表述:
  • 13:33 - 13:35
    “死亡不是生命的一部分,
  • 13:35 - 13:39
    我们生存并不是为了经历死亡。”
  • 13:39 - 13:43
    所以在这个表述中,
    他进一步说明了,生命不会终止。
  • 13:44 - 13:49
    也就是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害怕被空虚感吞噬是很正常的,
  • 13:49 - 13:53
    但这并不理智,因为被空虚感吞噬
  • 13:53 - 13:57
    并不是我们当中任何人活着的时候都会经历的。
  • 13:58 - 14:00
    不过克服这种偏误并不容易,
  • 14:00 - 14:04
    因为对死亡的恐惧是如此深入人心。
  • 14:04 - 14:08
    当我们发现恐惧本身并不是理性的,
  • 14:08 - 14:11
    当我们直视恐惧,面对它能潜移默化的
  • 14:11 - 14:13
    让我们产证偏误这个事实,
  • 14:13 - 14:16
    我们就至少可以开始尝试
  • 14:16 - 14:19
    将它对我们生命的影响减到最小。
  • 14:19 - 14:24
    我觉得把生命当成一本书会有点帮助。
  • 14:24 - 14:28
    就像书本被封皮装订起来一样,有封面和封底,
  • 14:28 - 14:32
    我们的生命被出生和死亡装订起来。
  • 14:32 - 14:35
    即便一本书被开头和结尾限制住了,
  • 14:35 - 14:41
    它的内容依旧可以包含遥不可及的风景,
    有异国风情的图画,还有丰富的历险记。
  • 14:41 - 14:44
    即便一本书被开头和结尾限制住了,
  • 14:44 - 14:48
    其中的人物却对此一无所知。
  • 14:48 - 14:52
    他们只知道那些构成他们的故事的片段,
  • 14:52 - 14:53
    即便这本书已经完结。
  • 14:55 - 14:58
    所以书中的人物并不惧怕被写入最后一页。
  • 15:02 - 15:05
    朗•约翰•西尔弗(Long John Silver,小说人物)
    不会担心你读完了《金银岛》。
  • 15:05 - 15:07
    因此我们会一直记得他。
  • 15:07 - 15:10
    想象一下你的生命这本书,它的封面,
  • 15:10 - 15:12
    它的开头和结尾,你的出生和死亡。
  • 15:12 - 15:14
    你所熟知的只有其间的各个时刻,
  • 15:14 - 15:16
    组成你生命的时刻。
  • 15:16 - 15:20
    你对封皮外的事物感到惧怕是没有意义的,
  • 15:20 - 15:24
    无论是在你出生前,还是死亡后。
  • 15:24 - 15:26
    你也不需要担心这本书到底有多长,
  • 15:26 - 15:29
    或者它是一部连环漫画还是一部史诗。
  • 15:29 - 15:34
    重要的是你把它写得很精彩。
  • 15:34 - 15:36
    谢谢大家。
  • 15:36 - 15:40
    (掌声)
Title:
史蒂芬•卡夫:让我们谈谈死亡(TEDxBratislava)
Description:

死亡。这是个沉重的话题。就像史蒂芬•卡夫(Stephen Cave)所说的那样,对死亡的极度恐惧让我们千方百计的避免想到它——即便死亡就是我们恰好正在谈论的问题。在TEDxBratislava的演讲中,他列举了4个常见的描述,我们的历史文化中用这些描述去避免提到死亡,也让我们有理由远离死亡的困扰并专心的投入生活。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xTalks
Duration:
15:59

Chinese, Simplified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