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一張小嬰兒的照片 首先吸引你目光的是她的眼睛 你也想摸摸她的皮膚 但今天我想和你們分享的 是眼前看不到的事物 她那小小的腦袋裡到底怎樣運作 現代神經科學告訴我們 那顆小腦袋的運作十分複雜 今天我要深入揭開這顆曾被浪漫的 作家或詩人形容成"如天空般寬廣" 小孩子的腦袋 這張照片中的媽媽來自印度 她講克羅語,是個才剛被發現的語言 她正在跟新生兒講話 全世界 包括這位媽媽,大概800人口講克羅語 她們知道要保存這個語言 就要和小孩子講這個語言 其中有個非常有趣的謎題 為什麼保存一個語言 你和我這樣的成年人做不到呢? 這和我們的大腦有關 這張圖表顯示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 讀這張表時,橫軸代表你的年齡 ﹝笑聲﹞ 縱軸是對應到的第二語言學習能力 未滿七歲的小孩都是天才 七歲之後就呈現系統性衰退 青春期之後,學習能力就幾乎沒有了 沒有科學家質疑這個結果 但在全世界的實驗室裡 科學家埋首研究其中的原因 我專門研究黃金學習期的第一期發展 小嬰兒在這時期 專門分辨母語會使用的聲音 我們認為,如果知道這個學習母語的模式 我們將能套用一個模板在其它語言上 可能是一個存在於童年的時代的決定性時期 針對於社交,情緒,或認知發展 所以我們一直使用全球現有的技術 來進行研究學習嬰兒 和語言的聲音 嬰兒坐在父母的腿上 我們訓練嬰兒在聲音變換 像是従「阿」變成「一」的時候轉頭 如果在正確的時機轉頭,黑盒子就會發光 裡面的熊貓會開始打鼓 六個月大的小孩喜歡這個遊戲 我們發現了甚麼? 嗯...全世界的嬰兒 也可以說這些地球公民 無論測試哪個國家的小孩 他們都可以分辨出任何語言中,不同的聲音 這能力十分驚人,但你和我都做不到 我們受到自我文化的影響很大 我們可以分辨母語中不同的聲音 但外語就完全不行 那問題就來了: 身為地球公民的嬰兒 什麼時候開始像我們一樣 受到文化的影響 而答案就是:一歲 這張顯示分別在東京 以及在西雅圖 轉頭遊戲的測試結果 測試他們分辨「ra」和「la」的能力 相較於日文,英語中常常聽到這兩個聲音 六到八個月的嬰兒能力相當 八到十個月的嬰兒就有明顯落差 在這的嬰兒分辨能力越來越好 在東京的嬰兒卻越來越糟 兩個地方的嬰兒都在 學習他們的母語 問題又來了: 到底這兩個月發生了甚麼重大變化 這是聲音辨別發展的重要時期 到底發生甚麼事? 發生了兩件事 首先,他們專心地聽成人說話 同時為成人說的語言做統計 他們真的在做統計 聆聽兩位媽媽對小孩 用自己的母語講相同的內容 一位用英語,一位用日語 唉呀,你藍色的大眼睛真討人喜歡 水汪汪的好漂亮唷 ﹝日語﹞哇哦,好大,好美的眼睛啊 我想講的重點是 當嬰兒聆聽一段語言的生成 他們會統計聽到的語言聲音 聲音的歸類會越來越多 我們也發現 小嬰兒對自己的統計非常敏銳 而且對英語和日語的統計方式也非常不一樣 英語有非常多「R」、「L」的聲音 圖表上可以看到 而日語的聲音分布非常不同 大量集中在中音位置 他代表日語中不太一樣的「R」聲音 所以這樣的統計結果 會被吸收到小嬰兒的腦袋裡 讓小嬰兒從地球公民 轉變成受到文化影響的人 身為成人,不會再有這樣的統計過成 我們被腦袋裡的聲音系統影響 就是在黃金時期發展而來的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 我們要改變對黃金時期的看法 我們要從數學的觀點出發 推斷成人學習語言能力下降 是因為成人的聲音樣本已經定型了 讓我們對雙語人士十分好奇 他們一定擁有兩套系統 依照談話的對像 在兩套間來回交換運用 所以我們自問 嬰兒能夠進行另一個全新的語言統計嗎? 我們對美國小孩做研究 他們從未聽過第二語言-中文 在黃金學習期的第一次 我們已知對台北和西雅圖的嬰兒進行過的一項實驗 在中文聽力上,他們有相同的結果 六到八個月之間,表現相似 兩個月後,發生了一些改變 相較於美國的小孩 台灣小孩的表現越來越好 我們讓美國小孩在這時期接觸中文 就像華裔親戚來拜訪一個月 住進他們家,和嬰兒聊天 這是實驗情形 ﹝中文﹞ 我們到底對他小小的腦袋做了甚麼? ﹝笑聲﹞ 我們還需要一個對照組 證明這樣的方式是無法增進中文能力的 這一組的小孩聽的是英文 從圖表上看到 接觸英文是無法增進中文能力的 但是接觸中文的嬰兒到底有甚麼改變 他們的中文能力和那些接觸中文 10個半月的台灣嬰兒一樣好 結果顯示不管嬰兒接觸甚麼語言 他們都會進行語言聲音統計 但我們更想知道 人類在語言學習中扮演甚麼角色 所以我們安排另一組嬰兒在相同的時間內 透過電視接觸語言 還有一組是播放聲音檔給他們聽 加上一張泰迪熊的圖片輔助 他們的腦袋有甚麼變化嗎? 聆聽聲音檔的結果顯示 沒甚麼學習成果 然而看電視那一組 也是沒甚麼學習成果 所以人類的參與對語言統計是十分重要的 社會大腦控制 何時嬰兒進行統計 我們想進一步探究 電視和人類對嬰兒的影響有甚麼不一樣 幸好當代技術發明了一台機器「腦磁波儀」 幫助我們研究 看起來像是火星來的吹風機 但他沒有安全疑慮,無入侵性 也沒甚麼機器運作的聲音 而我們追求的 是空間上 毫米單位的精準度,以及306磁量儀 毫秒的精準度 所謂的「超導量子干涉儀」 看看磁場對我們的思考產生甚麼作用 我們是首次利用磁量儀探測嬰兒腦待的科學家 探測他們學習情況 這個小傢伙叫艾瑪 她六個月大 她從耳機聆聽多種語言 你看她可以自由移動 球狀帽子是用來追蹤她的小腦袋的 所以她可以自由自在的移動 這是需要極大的技術 我們發現甚麼呢? 這是牠的小腦袋 當他聽到她熟悉的聲音時,語言區塊亮了 周圍那些我們認為掌管邏輯 及因果關係的區塊也跟著亮了 一個區塊影響另一個區塊 我們身處在黃金年代 我們能夠研究嬰兒的腦袋 無論是情緒的波動,學習說或讀語言 或是解決數學問題,產生想法等等 而我們即將發明一台機器,以影響大腦的方式 改善學習困難者的學習狀況 如同作家與詩人所說 我們能對小孩的腦袋創造更奇幻 或是更全面性的擴展 研究小孩的腦袋 能夠啟發腦袋對人類更深一層的意義 過程中 我們更能敞開心胸學習新事物 活到老學到老 謝謝各位 ﹝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