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梅阿姨的家中, 菁妹很不情願地 在麻將桌的東位坐下。 坐在北位、南位、 西位的都是她的阿姨, 也是喜福會的老會員。 這群移民家庭的成員, 每週都會聚會來交換八卦、 盡情吃餛飩和甜叉燒、打麻將。 然而,喜福會的創辦人, 菁妹的母親素媛,才剛過世。 最初,菁妹對於繼承母親 在麻將桌上的位置十分掙扎。 但,當她的阿姨揭露出 素媛一生深埋的秘密時 菁妹發現,她對她的母親 及她自己所知甚少。 譚恩美的第一本小說 《喜福會》於 1989 年出版, 在書中,這場麻將聚會是 一連串相關小插曲的起點。 這本書本身的結構某種程度上 模仿了這種中國遊戲的形式。 麻將要玩四圈, 每一圈至少要四張牌, 這本書也被分為四部分, 每一部分有四章。 背景在中國和舊金山之間切換, 每一章都訴說了 喜福會四位女家長之一 或她們在美國出生的女兒的故事。 這些故事帶讀者穿過中國戰區及鄉村, 進入現代婚姻和餐桌上的緊繃聚會。 這些故事的主題包括 生存和失去、愛和缺乏愛、 野心和無法滿足野心的現實。 在其中一個故事裡, 林阿姨的夫家充滿敵意, 因此她策劃逃離, 最終,她到達了美國。 在另一個故事中, 徐家在海灘上渡假的日子 在羅絲被自己背負的母親責任 壓到喘不過氣時,變成了惡夢。 造成的悲劇讓這個家庭 在接下來的歲月裡背負著傷痛度日。 這些故事描繪世代和文化間 經常會出現的分裂, 特別是在移民家庭中。 這些母親都在中國經歷過苦日子, 她們辛勤工作,是為了讓 孩子在美國有更好的機會。 但無法滿足的家長希望和高期許, 卻讓這些女兒感到頹喪。 菁妹在和她母親的朋友一起 打麻將時就感受到了這種壓力。 她擔心:「在我身上,她們看見 她們自己的女兒,同樣的無知, 同樣不關心她們帶來 美國的所有真相及希望。」 這些母親一再地努力提醒女兒 不要忘記她們的歷史和遺產。 同時,她們的女兒則拼命想要 在母親對她們的看法 及她們真正的自我間找到平衡。 有些故事問道: 「我的女兒認識我嗎?」 其他故事則回應: 「為什麼我母親無法理解?」 譚在質疑這些問題時 說到了讓許多移民苦惱的焦慮, 這些移民通常覺得疏離家鄉, 同時又和收容他們的國家沒連結。 但,譚將這四位母親 及其女兒的故事交織在一起, 清楚闡明菁妹和她的同儕 透過她們母親傳給她們的價值觀 才找到力量來處理她們當前的問題。 當《喜福會》剛出版時, 譚對成功的期望很低。 但和她的預測完全不同, 這本書不但大受好評, 商業銷售的成績也很出色。 現今,這些角色仍然 讓全世界的讀者著迷。 不僅是因為角色訴說 華裔美國人及移民經歷的方式, 也因為它揭露出更深沈的真相: 我們都需要被所愛的人看見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