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位於海拔四千五百米, 氧氣濃度只有平地的百分之六十。 正當遊客或新來的居民 因高原反應而苦苦掙扎時, 土生土長的西藏人 卻可輕鬆地在山間跑動。 這種能力不是來自訓練, 而是來自某幾個基因的變異, 讓他們的身體得以 將有限的氧氣物盡其用。 從出生起,這些分別便很明顯── 平均來說,西藏寶寶出生時較重、 有較高的血氧飽和度, 比其他在相同環境出生的寶寶 更有可能生存下來。 這些基因變異估計 在過去約三千年演化而來, 而且還在持續地發生。 這聽起來是一段長時間, 但已是人類群體中 最快演化出來的適應。 顯然人類的演化還未完結── 那麼還有哪些近期發生的變異? 而我們的各種科技創新 會影響我們的演化嗎? 過去的幾千年裏, 許多群體演化出各種基因適應, 以應付他們周遭的環境。 在西伯利亞和北極生活的人 特別適應極冷的天氣。 他們比較慢長出凍瘡, 他們的雙手也可在零下的温度裏, 比大部分人活動更久。 他們經歷過天擇, 有較快的新陳代謝 能製造更多體熱。 在南方,東南亞的 巴瑤族人可下潛七十米, 並在水底逗留近十五分鐘。 數千年以來,巴瑤族 生活得像海中的遊牧獵人, 他們的基因 使他們的胰臟大得不尋常, 可用作氧氣存庫, 讓他們得以留在水底更久── 類似可深潛的海豹所作的適應。 相比起來,喝奶的能力 雖然看似平平無奇, 這卻是一項類似的適應策略。 所有哺乳類動物 在嬰兒時期都能喝母乳。 斷奶後,牠們會關掉 容許牠們消化奶汁的基因。 但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 中東和歐洲西北地區 飲用牛奶的社群中, 過去七至八千年間的 DNA 變體 大大增加,以防止那個基因關掉。 至少在歐洲,飲用牛奶 或為人們提供了鈣的來源, 幫助身體製造維他命 D, 特別是當人們向北方遷移時, 作為一般維他命 D 來源的日照減少了。 雖然這些變異並不一定都很明顯, 但全部變異都讓人有更大機會 存活至可生育的年紀── 這正正驅使天擇發生, 而天擇就是所有演化背後的推動力。 現代醫學去除許多類似的篩選壓力, 讓我們得以保命, 即使有時候我們的基因 和傳染病聯手的情況下 本來會把我們殺死。 抗生素、疫苗、 乾淨的飲用水和良好的衛生, 全都使我們的基因差別不那麼重要。 同樣地,我們能夠治癒兒童癌症、 以手術切除發炎的闌尾, 及讓因特殊分娩狀況 而命危的媽媽順利生產, 這些都是在透過讓更多人 存活至可生育的年紀來阻擋天擇。 但即使地球上每一個人 都能接受現代醫學治療, 也不意味人類的演化會結束。 因為除了天擇, 演化還有其他不同的方面。 現代醫學讓原本 取決於天擇的基因差異 轉而取決於「基因漂變」。 受到基因漂變影響, 一個群體內的基因會有隨機的差異。 在基因的層面, 現代醫學或許促進了多樣性, 因為有害的突變不再將人殺死, 也因而沒有被淘汰。 不過,這種差異不一定 以可見或可表現的形式 呈現在人們身上。 研究者也在調查 究竟基因會否透過表觀遺傳修飾 而很快地出現對特定環境的調適。 即變異不在基因本身, 而在於某些基因 會否和何時被表現出來, 這些改變可以在一生之中發生, 甚至可能傳給後代── 但目前研究人員還在爭論 到底表觀遺傳修飾 能否跨越世代保留下來, 然後在群體中造成永久的轉變。 或許還有其他東西促使人類演化。 現代醫學和科技 也只出現了很短時間, 即使是跟最快速最近期 因天擇出現的變異比較── 所以我們只能等待, 才會知道我們的現在怎樣塑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