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urn to Video

我在水底 31 天學到什麼

  • 0:02 - 0:04
    我必須向你們坦白一件事。
  • 0:04 - 0:07
    我對冒險成癮,
  • 0:07 - 0:10
    打從還是個小男孩,
  • 0:10 - 0:12
    我就寧可看看窗外
  • 0:12 - 0:15
    樹上的小鳥及天空,
  • 0:15 - 0:19
    也不想看兩度空間的黑板,
  • 0:19 - 0:21
    那裡時間像靜止般,
  • 0:21 - 0:24
    有時甚至像死了一樣。
  • 0:24 - 0:26
    我的老師認為我有問題,
  • 0:26 - 0:29
    因為我上課都不專心。
  • 0:29 - 0:31
    他們沒找出我到底哪裡有問題,
  • 0:31 - 0:36
    除了有一點閱讀障礙,
    因為我是左撇子。
  • 0:36 - 0:40
    但是他們沒有測驗好奇心。
  • 0:40 - 0:42
    好奇心,對我而言,
  • 0:42 - 0:44
    是我們與世界,
  • 0:44 - 0:48
    與天地萬物的連結。
  • 0:48 - 0:49
    它就是去看那塊珊瑚丘旁邊有什麼,
  • 0:49 - 0:51
    或那棵樹旁邊有什麼,
  • 0:51 - 0:53
    及學習到更多不僅是關於環境
  • 0:53 - 0:55
    還有關於我們本身的東西。
  • 0:55 - 0:58
    那麼,我夢想中的夢想,
  • 0:58 - 1:01
    我想去火星上的海洋探險,
  • 1:01 - 1:04
    但在我們能去之前,
  • 1:04 - 1:07
    我想地球的海洋仍然保有
  • 1:07 - 1:09
    很多秘密。
  • 1:09 - 1:10
    事實上,
  • 1:10 - 1:14
    如果你把我們的地球當做
    太空中的綠洲,它的確也是,
  • 1:14 - 1:17
    然後分出可居住空間,
  • 1:17 - 1:21
    海洋占了超過 34 億
  • 1:21 - 1:23
    立方公里的體積,
  • 1:23 - 1:28
    我們卻只探索了不到百分之五。
  • 1:28 - 1:30
    我看著這個,然後我想,嗯,
  • 1:30 - 1:33
    有很多工具讓我們能潛得
    更深、更久及更遠:
  • 1:33 - 1:39
    潛水艇、遙控水下載具、甚至是潛水設備。
  • 1:39 - 1:41
    但是如果我們要探索地球上
  • 1:41 - 1:45
    最後一塊未知領域,
    我們得住在那裡。
  • 1:45 - 1:47
    如果可以,我們得蓋一座木屋
  • 1:47 - 1:50
    在海洋底部。
  • 1:50 - 1:53
    所以我靈魂中有強大的好奇心,
  • 1:53 - 1:56
    在我去拜訪一位 TED 大獎得主時,
  • 1:56 - 1:58
    她是席薇亞·厄爾博士。
  • 1:58 - 1:59
    你們大概聽過她。
  • 1:59 - 2:03
    二年前,她堅守在
  • 2:03 - 2:06
    最後一個海底的海洋實驗室,
  • 2:06 - 2:08
    試著要挽救它,
  • 2:08 - 2:09
    也試著替我們請願
  • 2:09 - 2:11
    不要拆毀它,
  • 2:11 - 2:14
    並將它運回陸地上。
  • 2:14 - 2:15
    我們只有大約一打左右的
  • 2:15 - 2:18
    科學實驗室在海底。
  • 2:18 - 2:20
    現在全世界只剩下一個了:
  • 2:20 - 2:21
    它離岸九哩遠,
  • 2:21 - 2:23
    在 65 呎深的地方。
  • 2:23 - 2:25
    它叫寶瓶座。
  • 2:25 - 2:27
    寶瓶座從某些方面看,
  • 2:27 - 2:30
    就像恐龍,
  • 2:30 - 2:32
    一個年代久遠的機器人
    鏈接著海底
  • 2:32 - 2:35
    這個鱷魚怪物。
    (譯註:又稱利維坦,聖經中的海底怪物)
  • 2:35 - 2:38
    但另一方面,它又是經典。
  • 2:38 - 2:40
    所以那次拜訪讓我領悟到
    我的時間緊迫,
  • 2:40 - 2:43
    如果我想體驗
  • 2:43 - 2:48
    成為海底觀察員是什麼感覺。
  • 2:48 - 2:50
    我們游泳接近這個居住艙,
  • 2:50 - 2:53
    當時才結束幾個月的折磨
    及兩年的準備,
  • 2:53 - 2:58
    這個居住艙等著邀請我們,
  • 2:58 - 3:01
    就像我們的新家一般。
  • 3:01 - 3:05
    我們要下去並生活在
  • 3:05 - 3:07
    這個居住艙的目的
    不是待在裡面就好。
  • 3:07 - 3:10
    不是為了要生活在
    校車般大小的空間裡,
  • 3:10 - 3:13
    而是為了給我們充裕的時間
  • 3:13 - 3:16
    在外面漫遊、探索,
  • 3:16 - 3:20
    及更加瞭解這塊
    海洋的最後未知領域。
  • 3:20 - 3:22
    我們有大型動物群來拜訪我們。
  • 3:22 - 3:26
    這種雪花鴨嘴燕魟在海裡還挺常見。
  • 3:26 - 3:28
    但是為什麼這很重要?
  • 3:28 - 3:30
    為什麼要放這張相片?
  • 3:30 - 3:33
    因為這種特殊的動物
    呼朋引伴來看我們,
  • 3:33 - 3:36
    而且牠們拋棄了深海動物的身分,
  • 3:36 - 3:38
    牠們開始對我們起了好奇心,
  • 3:38 - 3:42
    就是我們這些剛剛搬來的新陌生人,
  • 3:42 - 3:44
    不知道跟浮游生物一起在搞什麼。
  • 3:44 - 3:47
    我們在研究各式的動物和怪物,
  • 3:47 - 3:49
    而且牠們離我們愈來愈近,
  • 3:49 - 3:51
    就是因為有充裕的時間,
  • 3:51 - 3:54
    這些動物,這些住在珊瑚礁的居民,
  • 3:54 - 3:55
    開始習慣了我們,
  • 3:55 - 3:59
    而且這些通常穿來穿去的
    深海動物都停下來了。
  • 3:59 - 4:01
    這隻特殊的動物其實還繞著我們轉,
  • 4:01 - 4:05
    在我們的任務期間,
    轉了整整 31 天。
  • 4:05 - 4:08
    所以任務 31 並不是
  • 4:08 - 4:10
    為了要打破紀錄,
  • 4:10 - 4:14
    而是為了人類與海洋的連結。
  • 4:14 - 4:17
    因為有充裕的時間,我們能研究動物,
  • 4:17 - 4:21
    像鯊魚及石斑魚群集在一起,
  • 4:21 - 4:23
    這種現象前所未見。
  • 4:23 - 4:27
    這就好像看到狗和貓相處良好一般。
  • 4:27 - 4:29
    甚至還能與比我們
  • 4:29 - 4:30
    大很多的動物生活在一起,
  • 4:30 - 4:33
    譬如這種瀕臨絕種的伊氏石斑魚,
  • 4:33 - 4:36
    仍只棲息在佛羅里達礁島群。
  • 4:36 - 4:38
    當然,就像任何鄰居,
  • 4:38 - 4:41
    過一會兒,如果牠們煩了,
  • 4:41 - 4:42
    伊氏石斑魚就對我們咆哮,
  • 4:42 - 4:44
    而且咆哮地很大聲,
  • 4:44 - 4:46
    其實會震昏獵物,
  • 4:46 - 4:49
    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
    把獵物吸入。
  • 4:49 - 4:52
    對我們,
    牠只是告訴我們回去居住艙,
  • 4:52 - 4:55
    不要打攪牠們。
  • 4:55 - 4:58
    那麼,這不只是冒險而已。
  • 4:58 - 5:00
    這其實還有很嚴肅的意義。
  • 5:00 - 5:03
    我們作很多科學,再強調一次,
    因為有很充裕的時間,
  • 5:03 - 5:06
    我們能把原本要超過三年
    才作得出的科學
  • 5:06 - 5:08
    在 31 天內作完。
  • 5:08 - 5:11
    在這個特別的實例,我們用一組 PAM,
  • 5:11 - 5:12
    全名是,讓我看看能不能說對,
  • 5:12 - 5:16
    脈波振幅調變螢光計。
  • 5:16 - 5:19
    我們從佛羅里達國際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
  • 5:19 - 5:22
    及東北大學來的科學家
  • 5:22 - 5:24
    能估算珊瑚礁
  • 5:24 - 5:26
    在我們遠離時的動態。
  • 5:26 - 5:29
    脈波振幅調變螢光計,
    或簡稱 PAM,
  • 5:29 - 5:31
    能量測珊瑚發出的螢光,
  • 5:31 - 5:34
    因為它與水中的汙染物相關,
  • 5:34 - 5:37
    也與氣候變化有關的問題相關。
  • 5:37 - 5:41
    我們還使用各種不同的先進儀器,
  • 5:41 - 5:42
    例如這個探測器,
  • 5:42 - 5:48
    我喜歡稱它為海綿的肛門大夫,
  • 5:48 - 5:52
    這個探測器本身是測量代謝率的,
  • 5:52 - 5:55
    在這裡看到的是測桶狀海綿代謝率,
  • 5:55 - 5:57
    又稱為海底紅杉。
  • 5:57 - 5:59
    這讓我們能更準確地測出
  • 5:59 - 6:01
    水面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6:01 - 6:04
    在與氣候變遷有關的問題發生時,
  • 6:04 - 6:06
    及其動態如何
  • 6:06 - 6:08
    影響在陸地上的我們。
  • 6:08 - 6:11
    最後,我們還看
    捕食者和被食者的行為。
  • 6:11 - 6:13
    捕食者和被食者的行為很有趣,
  • 6:13 - 6:15
    因為如果我們取走一些
  • 6:15 - 6:17
    世界各地珊瑚礁群上的捕食者,
  • 6:17 - 6:21
    這些稱為糧粖魚的被食者
    行為會大大不同。
  • 6:21 - 6:23
    我們瞭解到
  • 6:23 - 6:26
    牠們不但會停止照顧珊瑚礁,
  • 6:26 - 6:28
    就是鑽進去抓一點點海藻
  • 6:28 - 6:29
    然後回家,
  • 6:29 - 6:31
    牠們還會開始四散,
  • 6:31 - 6:33
    在這些特別的珊瑚礁裡消失。
  • 6:33 - 6:36
    嗯,在那 31 天,
  • 6:36 - 6:37
    我們產出的資料
  • 6:37 - 6:41
    能針對上述每一項專題
    寫出超過十篇的科學論文。
  • 6:41 - 6:46
    但是冒險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學習,
  • 6:46 - 6:49
    還能將知識分享給全世界,
  • 6:49 - 6:53
    在這一點上,就要謝謝
    麻省理工的兩位工程師,
  • 6:53 - 6:56
    我們才能使用一種稱為
    愛吉 (Edgertronic) 的原型相機
  • 6:56 - 6:59
    來捕捉慢動作影像,
  • 6:59 - 7:02
    每秒可顯示高達二萬影格 (fps),
  • 7:02 - 7:03
    這個小小的盒子
  • 7:03 - 7:05
    值三千美元。
  • 7:05 - 7:07
    現在大家都能買到。
  • 7:07 - 7:10
    那個特別的相機讓我們仔細觀察
  • 7:10 - 7:12
    這些還挺常見的動物在做什麼,
  • 7:12 - 7:15
    但我們平常卻無法用肉眼看到。
  • 7:15 - 7:17
    讓我播一段短片
  • 7:17 - 7:19
    看看這台相機能做什麼。
  • 7:19 - 7:22
    你能看見細小的泡沫
  • 7:22 - 7:24
    從我們的鋼盔中冒出。
  • 7:24 - 7:26
    它讓我們仔細觀察
  • 7:26 - 7:30
    一些就在我們身邊的動物
  • 7:30 - 7:31
    整整 31 天,
  • 7:31 - 7:33
    而這些動物我們平常絕看不上眼,
  • 7:33 - 7:35
    例如寄居蟹。
  • 7:35 - 7:38
    現在,要使用最新科技產品,
  • 7:38 - 7:40
    卻不是專為海洋工作設計的,
  • 7:40 - 7:42
    並不太容易。
  • 7:42 - 7:45
    我們有時候必須把相機顛倒放,
  • 7:45 - 7:48
    密封帶回實驗室,
  • 7:48 - 7:50
    並真的找人看守著
  • 7:50 - 7:52
    實驗室裡的開關。
  • 7:52 - 7:54
    但是這讓我們能
  • 7:54 - 7:57
    預先查看及分析
  • 7:57 - 8:00
    科學及工程學上的專有名詞,
  • 8:00 - 8:04
    如何形容一些非常奇妙的行為,
  • 8:04 - 8:05
    是人眼不能看見的,
  • 8:05 - 8:08
    例如這隻瀨尿蝦
  • 8:08 - 8:10
    正想要抓獵物,
  • 8:10 - 8:15
    時間不到 0.3 秒。
  • 8:15 - 8:18
    那一擊的力道強如一顆口徑 .22 子彈,
  • 8:18 - 8:20
    如果你曾嘗試以肉眼抓住一顆
  • 8:20 - 8:24
    飛行中的子彈,你知道那不可能。
  • 8:24 - 8:25
    但是現在我們可以看到
  • 8:25 - 8:28
    像是這些聖誕樹管蟲
  • 8:28 - 8:31
    收進去再扇形展開的景象,
  • 8:31 - 8:34
    肉眼就是無法捕捉,
  • 8:34 - 8:35
    或是像這個例子,
  • 8:35 - 8:42
    一條魚吐出沙礫。
  • 8:42 - 8:45
    這是四眼蝦虎的本尊,
  • 8:45 - 8:47
    如果你當場觀察牠,
  • 8:47 - 8:50
    你甚至看不到牠展扇的動作,
  • 8:50 - 8:53
    因為太快了。
  • 8:53 - 8:56
    我們在水下最珍貴的禮物
  • 8:56 - 8:58
    是能無線上網,
  • 8:58 - 9:01
    整整 31 天我們都能與世界連線,
  • 9:01 - 9:03
    即時從海底傳輸
  • 9:03 - 9:05
    並分享這些經驗。
  • 9:05 - 9:06
    真的可以說
  • 9:06 - 9:07
    我是從教室
  • 9:07 - 9:09
    與六大洲
  • 9:09 - 9:12
    及七萬名學生即時通訊,
  • 9:12 - 9:15
    我們每天都用視訊分享這些經驗。
  • 9:15 - 9:17
    事實上,我要展示一張相片,
  • 9:17 - 9:20
    是我用智慧型手機在水下拍的,
  • 9:20 - 9:23
    一條鞍帶石斑魚躺在海底。
  • 9:23 - 9:26
    我們之前從沒看過。
  • 9:28 - 9:29
    我夢想著有一天
  • 9:29 - 9:32
    我們會有水下都市,
  • 9:32 - 9:34
    也許,只是也許,如果我們擴展
  • 9:34 - 9:36
    冒險及知識的疆界,
  • 9:36 - 9:40
    而且我們與別人分享那些知識,
  • 9:40 - 9:43
    我們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 9:43 - 9:44
    我的祖父常這麼說:
  • 9:44 - 9:47
    「人們保護其心所愛。」
  • 9:47 - 9:50
    我的父親則說:「人要如何保護
  • 9:50 - 9:55
    他們不懂的事?」
  • 9:55 - 9:59
    我畢生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 9:59 - 10:02
    凡事都有可能。
  • 10:02 - 10:05
    我們必須夢想,我們必須有創造力,
  • 10:05 - 10:08
    我們也都必須冒險,
  • 10:08 - 10:11
    才能在最黑暗的時期創造奇蹟。
  • 10:11 - 10:14
    無論這是不是與氣候變遷有關,
  • 10:14 - 10:16
    或是要根除貧窮,
  • 10:16 - 10:18
    或是要還給未來的子孫
  • 10:18 - 10:21
    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
  • 10:21 - 10:23
    這其實是冒險。
  • 10:23 - 10:25
    誰知道呢?說不定就會有水下都市,
  • 10:25 - 10:26
    說不定你們之中,
  • 10:26 - 10:29
    會成為未來的海底觀察員。
  • 10:29 - 10:31
    謝謝。
  • 10:31 - 10:35
    (掌聲)
Title:
我在水底 31 天學到什麼
Speaker:
法比安‧庫斯托
Description:

1963 年,雅克·庫斯托在一座位於紅海海底的水下實驗室居住了 30 天,這項壯舉創下世界紀錄。這個夏天,他的孫子法比安‧庫斯托打破了那項紀錄。年輕的庫斯托在位於佛羅里達外海九哩處的水下研究實驗室「寶瓶座」裡待了 31 天。他在這場引人入勝的演講中,將他奇妙的冒險介紹給眾人。

more » « less
Video Language:
English
Team:
closed TED
Project:
TEDTalks
Duration:
10:47

Chinese, Traditional subtitles

Revi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