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樣去尋找恐龍呢? 聽起來不太可能,對吧? 其實不然。 答案依憑一個所有古生物學家 都知道的公式。 而且我將告訴你這個秘密。 首先,尋找相應年代的岩石。 然後,這些岩石必須是沉積岩。 再者,岩石的積層必須是自然暴露的。 這樣就足夠了。 滿足這三件條件後你就可以動手了, 你找到化石的機會很大。 現在我來解析這個公式。 生物只存在於某個特定的地質斷層。 所以你必須尋找相應年代的岩石, 依照你的興趣。 如果你想找三葉蟲, 那你必須找那些相當古老的 古生代岩石── 年齡在 5 億和 2.5 億之間的岩石。 如果你想要尋找恐龍, 就不要在古生代岩石裡找, 你不會找到的。 牠們還未演化。 你要找相對年輕的中生代岩石, 並且是恐龍存活的年代, 大概是 2.35 億至 6600 萬年前。 目前,要尋找適當年代的 岩石還算容易, 大致來說,地球是 根據地質來繪制的。 這是一個得來不易的資訊。 地球的編年史刻寫在岩石裡, 一章接著一章, 所以最古老的一頁在底層, 而最新的在上面。 好了,如果真那麽容易, 地質學家會欣喜若狂。 可惜不是。 地球圖書館很老舊。 裡面並沒有管理員維持秩序。 經歷長期運作, 任何地質變動過程對於 各時代的地層 造成各種可能的影響。 大部分內容剛寫完後就被破壞了。 有一些被新的覆蓋, 使它難以還原消失已久的地質原貌。 在如流沙飛逝的時間中倖免的部分, 也絕非真正安全。 不像月球──我們死寂的衛星── 地球是活的,充滿著生命力和破壞力, 為地質的新陳代謝提供動力。 阿波羅太空人帶回來的月球岩石, 所有數據顯示其有太陽系的年齡。 月球岩石是永久的。 另一方面,地球岩石 面臨著活著的岩石圈的危機。 它們都會遭受毀滅, 通過一些合併、毀傷、壓縮、 折疊、撕裂、燒灼和烘烤。 所以,地球的史書 是不完整的和散亂的。 這個圖書館是廣闊而壯麗的── 卻也是衰老的。 同時岩石擁有它破碎的複雜的記錄, 隱藏了它的涵義直到近代。 大自然沒有提供卡片式目錄 給地質學家── 這需要我們去編寫。 在蘇美爾人學會將他們的想法 記錄在泥板上的五千年後, 地球這本冊子對人類來說 仍然是高深莫測的。 我們對地質學知之甚少, 對我們星球的歷史也了解不多, 並忽略了我們與 古老時期的聯繫。 直到 19 世紀之後, 我們眼罩的才被拿掉, 首先,詹姆斯·赫頓的 《地球學說》問世, 書中提到地球的起源無跡可尋, 終結也無法預測, 而後,威廉·史密斯編繪出英國地圖, 這首張國家疆域的地質圖, 讓我們第一次 對特定年代岩石的分佈進行預測。 因此,你可以說: 「如果去那裡,我們會進入侏羅紀。」 「翻過這座山丘, 我們應該會找到白堊紀。」 那如果你想尋找三葉蟲, 那就準備一張好的地質地圖 然後找尋古生代的岩石。 如果你想像我一樣去想找尋恐龍, 那就要找到中生代的岩石。 當然,化石只會出現在沉積岩中, 這種岩石由沙和泥土組成。 化石不會出現在 像花崗岩這類 由岩漿組成的火成岩中, 或是經高溫擠壓而形成的變質岩中。 而且你要去沙漠。 並不是恐龍只生活在沙漠裡; 牠們可生活在任何陸地上 和任何可想像到的環境中。 你需要去沙漠, 這樣岩石就不會被植被覆蓋, 而且在那裡,侵蝕會讓新的岩層暴露。 所以,具備這三個條件: 特定年代的岩石, 沙漠裡的沉積岩, 然後你站在沙漠上, 一直走, 直到看見有骨骼化石突出岩層。 這是張南巴塔哥尼亞的照片。 地上的每個石子 都是一塊恐龍骨骼化石。 所以在那個情況下, 問題不是能否找到化石, 你一定會找到的。 問題是,找到的 是否對科學研究有意義? 所以,為了解決此問題, 我會在方法中增加第四步, 那就是: 離其他的古生物學家越遠越好。 (笑聲) 並不是我不喜歡他們。 而是當你去到一個 相對未探索的地方時, 不僅有更大機會找到化石, 而且還可能在科學上有所新發現。 這就是我尋找恐龍的秘方, 而且我曾在世界各地用過。 在 2004 年南半球的夏季, 我前往南美洲的最南端, 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的南部, 去尋找恐龍: 那個有特定年代的陸生沉積岩的地方, 位於沙漠中, 而且是古生物學家甚少探訪之地。 我們找到這個。 一條股骨,一條大腿骨, 是屬於一隻巨型草食恐龍。 那骨頭有 2.2 米長。 差不多超過 7 英尺。 但不幸的是,那條股骨是孤立的。 我們不斷的挖,可都沒有其他發現。 但它卻吸引著我們 次年返回繼續探尋。 而在新探索開展的當天, 我找到這個:另一條兩米長的股骨, 這次它並不是獨立的, 它與其他 145 塊巨型草食恐龍骨頭 連在一起。 而在三段艱難的挖掘季之後, 現場變成這樣。 你可以看見那隻巨獸的尾巴 卷曲著在我身邊。 躺在這裡的巨獸是恐龍新品種, 最後牠被命名為「許蘭氏無畏龍」。 無畏龍從鼻到尾長 85 呎。 牠站立時肩部達兩層半樓高, 活著時體重有 65 噸。 人們有時會問: 「無畏龍是否比暴龍大?」 事實它有八到九個暴龍那麼大。 有一個作為古生物學家很酷的事是 你可以命名你發現的新品種。 而我一直很介意大型草食恐龍 常被描述成大是自然景觀中 被動、笨重的盤中肉。 (笑聲) 牠們絕非那樣。 大型草食動物也可能脾氣暴躁, 也可以稱霸一方── 你不會想與河馬、犀牛或水牛亂來。 黃石國家公園裡的野牛 遠比灰熊傷了更多人。 所以你可以想像一隻重 65 噸 如大公牛般的無畏龍 在繁殖季節 堅守領地的情景嗎? 牠會變得極度危險, 牠毫無畏懼並對周圍造成威脅。 所以獲名「無畏龍」, 「無所畏懼」。 然而,要擁有如此大的體形, 像無畏龍這樣的動物 必須很高效。 牠長長的脖子和尾巴可幫助散熱, 起到控溫作用。 而其長脖也是個高效的進食機制。 無畏龍站在原地, 移動脖子就能清乾淨大片的植被, 攝取大量的熱量,同時卻消耗無幾。 這些動物演化成 鬥牛犬般的寬步姿態, 讓牠們穩定性更好, 因為當你有 65 噸重, 如房子一樣大時, 跌倒的懲罰 是死亡。 是的,這些動物又大又堅硬, 但牠們受不了那樣的一擊。 無畏龍倒下後,肋骨破裂, 同時刺穿肺部, 內臟爆裂。 如果你是一隻 65 噸重的無畏龍, 你不會想跌倒── 一次也不想。 好了,在這隻無畏龍的軀體被掩埋, 肉被細菌、蠕蟲和昆蟲饞食分解後, 骨頭轉變型態, 與地下水進行分子交換, 變得越來越像周圍的岩石。 當一層層的泥沙累積起來, 四周的壓力就像石手套向中心施壓, 牢固持久的握住每一塊骨頭, 緊緊的包裹住。 然後就是漫長的...... 什麼都沒發生。 一代又一代,一直一樣, 數不清的沒事發生。 同時, 骸骨保持永恆不變, 完美的平衡狀態, 在它的石棺中。 同時,地球的歷史展開了。 恐龍又統治 1200 萬年, 牠們的霸權才在一場 曠世浩劫中終結。 而後大陸漂移。哺乳類動物崛起。 冰河時期到來。 然後,在東非, 一種看來沒出息的猿類 出奇地在有情思維中進化出來。 這些聰明的靈長類 並非特別快速或強壯。 但牠們擅長佔領土地, 並利用出色的散居的方式, 超越恐龍征服領土的紀錄, 牠們分佈在地球每一處, 強佔了每一個遇到的生態系統, 在過程中,牠們創造出 文化、金工、繪畫、 舞蹈、音樂、 還有科學, 並用火箭載著 12 位特別傑出的猿人, 飛到月球表面。 有七十億人類在地球上來回走動, 最終難免 會有人踏上這巨獸的墳墓, 在南巴塔哥尼亞貧瘠的地表下。 我就是那個猿人。 獨自站在那片沙漠上, 我沒有忘記, 每個人遇到化石的機會, 是十分渺小的。 但地球非常的古老。 而經過漫長的時間隧道, 不可能成為可能。 這就是地理的魔力。 然而,大量的生物 在這顆古老的星球上生存死亡 留下了大量的化石, 每一個體都是小小的奇蹟, 但集體而言,則是必然的。 六千六百萬年前, 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 導致恐龍滅絕。 再來一次,這很可能不會發生。 我們只有一個歷史, 就是現在我們所有的。 但是這個特定的現實 不是必然會發生的。 任何對那顆遙遠小隕石 施加的微小擾動 也能使它遠遠的錯過地球。 關鍵、災難、滅絕恐龍的那一天, 打造了我們熟知的現代世界, 並不必然發生。 它也可以是另外一天── 也許是星期四── 在恐龍已經享有的 六百三十億個日子中的一天。 但是在地理時間中, 這不可能的,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確實發生了。 從我們低賤的寒武紀祖先, 到西裝革履的人類, 無數條分岔路 引領我們到這個特定的現實。 無畏龍的骨骸躺在地下 已七千七百萬年。 誰又能想像到 那如同潑婦一般的哺乳動物 在恐龍時期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如今已進化成有智慧的生物, 能分析和理解 當初會讓他們懼怕的恐龍。 我曾站在密蘇里河的源頭 然後跨過它。 在那裡,它只不過是涓涓細流, 從比特魯特山脈高處 一處牧場裡的一塊岩石下 所流出的一股水流。 它旁邊的小水流僅奔流了幾百碼 就注入在一個小池子裡。 這兩條看似相似的水流, 卻一條默默無聞, 另一條則是密蘇里河。 順流而下來到密蘇里河 靠近聖路易斯的河口, 顯然這是條大河。 但回到比特魯特山脈來看它, 以人類的眼界 並不能察覺到它的特殊性。 再講回白堊紀 看看我們渺小、毛球般的祖先。 你絕不能猜到 牠們將會特別有出息; 若非那塊討厭的隕石, 牠們應該不會有。 現在,就算另造一千個世界, 和另外一千個太陽系, 讓它們發展, 你永遠不會得到一樣的結果。 無庸置疑,這些世界會同樣精彩, 令人難以置信, 但是它們不可能有與我們相同的歷史。 這裡有無窮我們可能經歷的歷史, 而我們只能有一個,哇, 我們所得到的真好。 恐龍,像無畏龍是真實存在過的。 海怪,像滄龍也是真實存在過的。 有著老鷹般翅膀的蜻蜓, 和如同汽車般大的蟲子 也存在過。 為什麼要研究古老的過去? 因為它讓我們展望未來 並學會謙遜。 恐龍在世界第五次大滅絕中滅亡, 牠們死於天災而並非自己的過錯。 牠們無法預見災難的發生, 也沒得選。 另一方面,我們是可以選擇的。 化石揭露了人類在地球的處境 危機重重,同時可能轉瞬即逝。 目前,人類正大規模傳佈生態災難, 這是場廣泛和嚴重的全球性災難, 絕對可以稱作第六次大滅絕。 但唯一不同於恐龍的是, 我們能看到它即將來臨。 並且,不像恐龍,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如何選擇在於我們。 謝謝。 (掌聲)